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方面论文格式,关于科学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学发展观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题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互关系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而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和谐,又是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标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对于我们不断拓宽发展新思路,丰富发展新内容,开拓工作新局面,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渊源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思想成果的继承和丰富,从新世纪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发展理念和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它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更加科学、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崭新阶段.
(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石
毛泽东强调发展是基础.他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就指出,“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使之获得充分发展的可能性,有待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在全中国境内的实现.”①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就其社会意义而言,是摧毁旧有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型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为中国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强调“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的原始源头.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并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②此后,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始终贯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坚定性理念,凝聚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不断增强,令世人瞩目.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③.还鲜明地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④.的著名论断.把发展定位于第一要务,使我们党更加透彻地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五个统筹”.⑤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萌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⑥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向全党发出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动员.确立了指导发展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我们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指导思想,从“扭住不放”的坚定性,到“第一要务”的鲜明性,再到“科学发展”的高度理性化和系统性,既坚持一以贯之,又逐步丰富发展,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成果,比如,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论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稳定压倒一切;江泽民的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2条重大关系,以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都涉及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⑦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的最初提法,勾画小康社会的蓝图.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并列的位置.
2005年2月19日,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当中,胡锦涛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⑧他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就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大任务,把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了.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⑩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党过去从来没有这样强调过,这是一个全新的论断,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重要战略部署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这是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的完善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
胡锦涛强调: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相互作用,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就是兼顾,兼顾才能和谐.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安康.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那么,科学发展观则强调发展的进步性、合理性和有序性,是在和
关于科学发展观方面论文范文检索,与科学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