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等教育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留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高等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诸多定义间存在定义区域、路径及层面三重主要差异,这相应构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框架的三个重要维度:动因与目标维度、活动与过程维度及参与者主体维度.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可理解为高等院校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声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采取核心―系统的策略模式,将国际化维度融入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与管理中的系统过程.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框架;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3)03-0005-0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一个关键主题领域.[1]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化活动水平及重要性的提升,即出现了“国际化的主流化”.[2]而另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化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区域、国家政策中,并日益融入高等院校的战略管理环节.但是,研究领域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本文尝试从既有定义之间的差异分析入手建构一个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国际化概念框架,以更好地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性质与意义.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的差异分析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的区域差异
民族特性和文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所在.[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在国际上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图景,其根本就在于各国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均是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独特的反应.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所需要的或所能做的国际化也就有所不同.[4]101这就导致了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因(rationale)与目标的差异.
在东亚,国际化更多被置于提升科研和人力资源发展“全球竞争力”的角度来理解.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关注国际化着眼点有二,其一是全球化知识社会中日本的持续发展,其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未来高技术工人短缺问题.因此,日本大学的国际化承担着提高日本对高技术人才吸引力,巩固日本的全球竞争力及日本社会的领导地位.[5]
面临国家、区域以及国际三重定位的张力,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欧洲既意味着提升单个院校及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全球竞争力,还意味着加强洲内大学间的区域合作,以提升欧洲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场上的竞争地位.[4]105索德克威仕特(MinnaSderquist)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维度融入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提升其质量及竞争力的变迁过程.[6]同时,经济利益在欧洲国际化的众多驱动因素中日益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7]
毫无疑问,国际化动因与目标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维度.任何对国际化的定义都应考虑到它对于不同的国家、文化和教育体系的适用性,[8]应当从不同区域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出发.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的路径差异
奈特(JaneKnight)在1994年将国际化定义路径差异划分为四种,这一划分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一是活动路径,将对国际化的定义集中在描述国际化活动的种类与类型上.如美国的阿勒姆(StephenArum)等人将国际化定义为“与国际研究、国际教育交流与技术合作有关的各种活动、项目和服务.”[9]二是能力路径,从培养学生、教师的新技能、态度和知识的角度来界定,强调人而非学术或组织管理问题.如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国际教育理事会专家小组认为“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现实就是国际的舞台,国际化应促进全球的理解,培育有效的生活和工作在多样化世界的各种技能.”[10]三是精神气质路径,强调创造支持国际化、跨文化活动的校园文化.美国学者哈若瑞(MrendaJ.Harari)指出,国际化应当包括“渗透整个院校并能够塑造其精神气质的对国际化的明确的认同、积极的态度、全球意识以及国际化定位与维度”[11];四是过程路径,奈特1993年将国际化定义为“将国际的、跨文化的或者全球维度融入院校或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目标、功能与提供中的过程.”[12]此后众多学者在这一定义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各自的国际化定义,如爱伦堡(BrendaJ.Ellingboe)提出“国际化是将国际维度融入学院和大学的过程.它是一个正在进行
关于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例文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1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到目前为止,将国际化定义为一种过程占据了国际化研究领域的主流.但作为外显特征的各种各样的国际化活动构成了国际化的实质内容,因此,欧洲国际教育学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不应仅限于过程(的角度),还应当涵盖所有国际化相关的活动.[14]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的层面差异
一方面,国际化可以被看作是国家或国际的政治过程,如过去的十年中欧洲发布的《索邦宣言》(SorbonneDeclaration)、《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tion)、《里斯本公约》(LisbonConvention)都是政府政治参与的结果.在政治框架下达成的对国际化的理解受区域政治、经济影响,其实质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下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主要指学生学者的流动、学制融合等;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成为国际化参与主体,从院校层面对于国际化进行定义成为主流.这些定义多将国际化与院校组织结构、内部管理及战略规划联系起来.1993年,奈特率先将国际化的定义置于院校的层面,2003年,她将这一定义中国际化的理解层面由院校转变为“高等教育”,[15]体现了她对国际化主体理解的变化.
文德(MarijkvanderWende)在1997年呼吁从多个层面对国际化进行分析和定义,她在原有的国际化概念中融入了国家的视角.她的定义是“任何系统的、持续的致力于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全球化相关要求与挑战的努力.”[16]这一国际化的定义更加宏观,更突出国际化的动因,而不涉及国际化的活动、组织结构等问题.国际化概念在定义层面上的差异体现了国际化现象的多面性,同时也体现出研究者对国际化参与主体的不同理解,这同样构成了理解和建构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框架的重要维度.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定义的维度与框架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基于不同的价值与理念,是多层次与多维度的,容纳了多种多样活动的复杂现象.但是当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时,人们倾向于在最适宜他们目的的意义上使用它.而使国际化成为一个所有与国际有关的活动与事物的代名词却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更加聚焦的定义是十分必要的.[17]
事实上,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理解上存在的几种主要差异恰恰构成了我们理解它的重要维度,这些维度分别是:因区域差异而产生的动因与目标维度、因定义路径差异而产生的活动与过程维度、以及因定义的层面差异而产生的国际化参与者主体这一维度,这三个维度构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本土概念建构
基于当前国内高校国际化发展的现状,需要从概念框架的三个维度厘清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关于高等教育类论文范文检索,与如何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寻求一个本土化的概念框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