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网,关于改革开放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述评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近2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研究的主要内包括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定义、机制、过程、规律和效果等方面.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大不足,在理论研究的系统性方面和实证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其研究,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深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问题的越来越重视.本文力图对20多年来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的状况进行总体的概括和评价.
1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之总体状况
笔者通过查阅期刊和著作,发现从1988年到2013年,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相关的文章共179篇.与思想政治接受理论相关的专著只有4部,还有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专著的部分章节有所涉及.
自从1984年,高校开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学界开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在20世纪80年代,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相关的文章有2篇,分别是1988年在《江苏高教》上发表的“试探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1988年在《许昌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初探”.
从1990年到2000年,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相关的文章共有8篇.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机制研究的:1991年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发表的“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王海平1998年《军队政工理论研究》上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研究的:黄宪怀1993年在《广西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尚鸣谦1994年在《德州学院学报》上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接受心理”;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情感研究的:杨丽凤1995年在《辽宁高等教育研究》上发表的“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情感过程”,沈国权1996年在《军队政工理论研究》上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群众所乐于接受”,张云胜1998年在《军队政工理论研究》上发表的“辩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接受主体性”,徐晏萍1998年在《浙江师大学报》上发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为学生乐于接受”.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学界主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规律、机制研究和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研究以及接受主体的接受情感的研究.
从2000年到2013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文章共182篇,特别是自从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以后,学界越来越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研究,关于其的研究多达160多篇.
现就改革开放以来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论文状况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如下:
280年代末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
2.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定义的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接受的定义,学界关注较多,邱柏生在《思想教育接受学》中说:“所谓接受是指主体(即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并且强调说:“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定义的特点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看成是受教育者的内化接受过程,其缺点就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308536.html
张耀灿、郑永廷等所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定义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接的、完整的活动过程.通过有效的接受,社会和社会群体的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的品德思想,并外化为品德行为.”这个定义把接受过程看成是内化与实践的统一过程,是一种比较全面的定义,克服了以往定义的局限.
2.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研究
学界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大体上分为两大类:社会机制和个人机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社会机制,王敏认为价值观念、所属群体、他人与社会评价以及社会角色意识是接受的影响因素;路杨认为社会生态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心理、道德评价等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由此可见,学界把社会各种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影响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社会机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机制,路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接受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接受机制以及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个体机制研究的范畴.王敏认为接受主体的个体接受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生理――心理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神经反射活动、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两个信号系统、人的视听觉信息处理模式作用的过程.黄世虎认为个体的接受机制包含四个系统:动力系统、目标系统、加工系统、调节系统.马奇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接受是接受主体依靠大脑的兴奋和抑制相配合的作用过程.
2.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研究
学界大多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归纳为五个要素:教育主体、接受主体、接受客体、接受媒介和接受环境.
徐永赞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包括内在目标体系和外在目标体系,即是“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内在目标体系和接受主体所处的社会所希望和要求达到的外在目标组成”.侯聪玲认为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需要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即“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若干因素――主要是内在需要因素、理解力因素、情感因素和教育者自身因素等来思考、研究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阶段的划分,陈秉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是:教育传导者认同和掌握、传导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的过程,接受主体选择、加工、内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客体的过程,接受主体把内化的接受客体外化为行为实践的过程.张世欣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划分为前接受活动环节、现接受活动环节和后接受活动环节,是依据接受机理的运行状态和各个环节发生的层面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王海平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具体划分为接受的动机阶段、内化阶段、外化阶段和反馈阶段四个阶段.这一划分是首次把反馈调节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2.4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的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研究,目前学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陈秉公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归纳为:非线性规律、主体个性整体介入规律、主体自我意识分化与同一规律.王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规律是能动受动律、需要驱动率、多向互动率、内化外化率.李荣汉、邓晨光把说服疏导规律、怡情规律、社会角色相称规律、目标要求梯度分布规律和实效性规律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陈学来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有价值认同的规律、思维共振的规律、效果累积的规律、影响一致的规律、认知平衡的规律.王海平把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规律总结为利益认同律、理性认同律、情感认同律和价值认同律.王敏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的规律是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组成的一个多侧面、多层次的规律体系.基本规律是能动受动律,具体规律是需要驱动律、多向互动律和内化外化律,基本规律对具Ë
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范文,与改革开放来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述评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