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人际关系方面论文查重,关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际关系及精神医学及性心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际关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犯
人际关系方面论文例文
[关 键 词]变态心理犯罪;变态人格:犯罪主体;防控措施
[作者简介]康钊,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四川南充637002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人际关系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2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中图分类号]B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5―0122―04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专家分析认为,精神疾病将是21世纪的流行病,人类已由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生活节奏相应加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人们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长期精神压力所引起的紧张状态,容易导致心身疾病、人格缺陷,贻害身心健康,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社会后果,近年来因心理变态而诱发的刑事犯罪案件有所增加很能说明问题.了解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变态心理犯罪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对司法实践活动也有所助益.
二、变态心理与变态心理犯罪的概念
(一)变态心理
要想弄清变态心理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必须首先明确相关概念的内涵.所谓变态心理,是精神医学中的用语,相对于常态心理而言;常态心理即绝大多数人所具有、符合自然的心理状态.如果某种心理现象是绝大多数人没有的,那就属于非常态.非常态的心理现象可以包括正负两极值,如智商中的超常与弱智.其中,非常态的负值一般都被称为变态心理或病态心理,即否定性的非常态均为变态.广义上的变态心理一般泛指精神活动或心理活动异常,是与正常心理相区分的.即指人在脑生理生化功能发生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发生失调基础上产生对客观现实歪曲的反映.当这种歪曲的反映影响到人的行为、改造世界的能力.而且不能简单地用一般常人的方法加以纠正就是变态心理.广义变态心理包括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发育不全和人格障碍等;狭义上的变态心理单纯指人格变态.二者都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或部分精神活动障碍,所以也叫精神疾病、异常心理等.
变态心理涉及心理不同方面的问题,有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注意、情感、意志、智力、人格、行为等方面的变态.其中,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出现变态都可视为变态心理.譬如,有的人是感知变态引发的心理异常,有的人是兴趣变态引发的心理异常,有的人则是想象变态引发的心理异常,还有的人是人格变态、性行为变态、逻辑推理能力变态等引发的心理异常.以此推论,变态心理也并非等同于此人心理全部异常.如性变态者的其他心理活动均可能是正常的.
变态心理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进行检测.在测查后,将个人的心理测试结果与人群的心理常模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其心理属于常态还是变态.此外,当人的行为明显违背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时也习惯被视为变态.个人的感受也是观察的指标,如果个人感到不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或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类似某种瘾状、冲动等)也可视为变态心理.总之,变态心理意味着心理活动已不同于一般人常有的心态.
(二)变态心理犯罪
变态心理犯罪是指行为人在存在辨认障碍(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意志障碍)或控制障碍(包括情感障碍、意志意向和行为障碍)的情况下实施的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即指由于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变态心理犯罪的根源是犯罪主体的精神异常.犯罪行为的变态性特征是犯罪人变态心理在犯罪过程中的表现.精神疾病与犯罪行为高度相关.司法实践中变态心理现象十分常见,除了重性精神病以外,变态人格较为典型和突出.变态心理有轻重之分.除少数极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重度痴呆等)导致人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丧失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丧失社会交往的能力外,多数的变态心理者并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能力,包括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等.所以,很多变态人格犯罪者往往有良好的智力,一些性变态犯罪者不仅智商高,而且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的生活行为如同正常人,具有良好的判断与理解能力,完全能够根据外界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这类变态犯罪人应该具有全部的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关系较密切的变态心理类型主要有人格障碍、精神病、性变态和精神发育迟滞即智能缺陷四种.
应当明确,变态心理并不等同于违法犯罪心理.有些变态心理并不会涉及违法或犯罪,如神经官能症(表现为记忆减弱、睡眠不良等),还有一些人格变态如回避型人格障碍(表现为过敏、自卑、退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应付)、依赖型人格障碍(表现为极度依赖他人,虽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缺乏自信,总求助于他人来帮助自己应付自己的日常事务或作出决策)都不会轻易出现违法行为.然而,有些变态心理则会引发严重的犯罪问题,如性施虐狂(以施虐引发自己的性兴奋)、妄想性精神病等都非常容易导致攻击性的犯罪行为,甚至导致严重的犯罪危害.许多轻度的变态心理,由于本人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并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认识、控制等能力,因此,尽管他的行为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常甚至是病态,若他自己不去求医,别人(主要是亲属或周围人)也往往不便过多干涉,这就造成这部分人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矫治或控制,甚至导致其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2000年石家庄市爆炸案的制造者靳如超和河南平舆县杀人犯黄勇就属于这样的变态心理者.
三、变态心理犯罪主体心理及行为特征分析
(一)变态心理犯罪主体心理特征分析
1.缺乏良心或罪恶感.变态心理犯罪主体不能将社会道德标准运用于实际行为中,不重视社会和文化环境所允许做和禁止做的事,而且他们普遍缺乏罪恶感.罪恶感是高尚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正常人做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的事情时,会有罪恶感,会因自己的不道德行为而感到愧疚和不安,并谴责自己.此外,罪恶感还能起警告作用或防止作用,使人避免违反道德准则.但对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来说,罪恶感是个未知体验,这使得他们随时进行反社会行为而无任何愧疚和不安的感觉.
2.情感不成熟.变态心理犯罪主体情感不成熟往往表现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求自己欲望的满足,不顾别人的感受与体验.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如同小孩一般,不会推迟个体欲望的满足,不会在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作出必要的让步,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情,并且也不会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缺乏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
3.缺乏爱心和移情体验.变态心理犯罪主体不能建立和维持纯真的感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没有真正的友谊,尽管人们给予他们大量的关爱和照顾,容忍他们的许多古怪行为,但他们根本无动于衷;尽管别人为他们作出许多牺牲或让步,但他们却不能为别人作出任何牺牲或让步.他们缺乏移情体验,不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能为别人的感情和感受着想,对他人麻木不仁和冷淡无情都是他们的特性.
4.无长远计划和目标.变态心理犯罪主体基本上不会为将来着想或为将来计划,对他们来说,生活是一件飘忽不定的、由一系列冲动行为构成的东西.冲动行为使他们不能制订出某项事业的长远计划,不能达到社会所期望的目的,不能获得社会、经济和情感状态的稳定.虽然他们有时也会为了将来而遵守一定的计划,但这种计划的实际执行总是半途而废.只要在他们面前出现诱惑,就会阻止他们去实现既定的长远目标.
(二)变态心理犯罪主体行为特征分析
1
人际关系方面论文例文,与变态心理犯罪主体特征防控措施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