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摘要,关于关于“破窗效应”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及班级管理及学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行为习惯的软肋,教师应更注重于问题还是问题背后隐藏的人性,应采取何种更好的方式去处理学生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更贴心的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这些都是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教师应该本着“理解、交流、鼓励和希望”的理念,陪伴着学生少走弯路,以更加理解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突破“破窗效应”的魔咒,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该文来自:http://www.sxsky.net/zhengzhi/050159601.html
关 键 词:理解疏导关注人生经验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41-02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教室的桌椅破损的时候,过不长时间,会有更多的桌椅坏掉;当一个班级开始出现问题而又没有及时制止,更多的问题到最后会让你都举手无措.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这种现象更是不足为奇.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成绩差而中考落榜的学生,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他们的基础文化知识更是差的让人吃惊.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被人冷落、被人嘲笑甚至被人辱骂,只要没有太大的过错,在学校干什么,学不学都已经不很重要,“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也让他们形成了“习惯”.可能刚开始的时候进入新的环境还有些节制,但是等慢慢的适应以后,他们就开始变的肆无忌惮,如果不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和制止,班级从此一塌糊涂.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呢?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以及和其他老师的共同讨论和探讨,我做了如下的思考和反思.
1“以情为首,软着陆”
固然,学生的坏习惯很多,自制力很差,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懂得道理,不懂得让人尊重和羡慕.适当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学会看到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所期,以一种更民主的方式对待他们犯的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正,师生之间也就少了一份隔阂多了一份信任,班级管理和学习就会更加顺畅.所以我们刚刚接手一个班级的时候,往往不是着急着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师生关系,创造班级友好氛围,让学生去接受和喜欢老师,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样效果才能更好.
2“以严为重,硬手段”
在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的基础上,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原则,班级也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不错过任何一次奖励和鼓舞学习士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过错,也必须有一定参考的惩罚,不能太软弱,如果放任,那么最终会无法收拾.我们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有时候班级管理和教学秩序的任务甚至更前于教学,特别是新班接手的初期,如果学生问题处理不当或者班级秩序没有原则性的建立,那么这个班级以后的工作就很难顺利开展,甚至瘫痪.
如何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播放:33821次 评论:5185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例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7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3“以细为主,多关注”
十六、七岁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寻找自我,个体化特征更加明显,这就意味着更多的冲动、更多的莽撞、更多的茫然和无措,对于职业学校全男生的机电专业学生更是严重,所以细节的关注往往会事半功倍,随意的一瞥鼓励、不经意的提醒打气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关注,感受到关怀,从而学习的动力也更加强劲.这一方法在我所带的班级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效果也很明显:班里有个学生平时迟到、旷课、玩手机、睡觉,反正所有纪律他都有违反,但是他数学课上却总是积极,成绩也名列前茅,通过了解得知,他喜欢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数学给与他更多的是方法和思考的空间,他能在数学课上得到自己向往得到的肯定和承认,于是在以后的接触中我有了更适合和正确的引导,现在这个学生的综合操行评定有个很大的提高,成绩也稳步上升,前段时间还代表班级参加知识竞赛并获了奖.
4“以理解为纲,多方面”
提到这里,我想问一句: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你看见的是“学生”还是“学生问题”?你看到的是一两个固定的问题行为还是在行为后面隐藏着的无限丰富的人性?深圳教学科学研究院王秋英老师在《学生“问题行为”的识别和分析》的课堂上曾经总结过:一个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处理需求的过程,与一些本质情感相连的需求的满足与否,就会产生成长喜悦或成长创伤,这些哪怕是最微小的生命经验,都可能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即使他长大成人遭遇到一些挫折,一些无法突破的束缚,可能都是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经验的再现.任何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一定是他的某种需求没有被重视被满足被正确引导,经过积累发酵,长期压抑的需求最后变成了问题和完结.而他们特别的行为其实就是他们释放压抑的心理需求的一种方式,所以说问题行为就是一个人的需求与环境相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方式.
学生亦如此.所以,细细想来,职业学生的问题多,往往与其成长的生命经验有着不可不说的联系,他们的问题也许就是某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采取的变态的表达方式.比方说某个学生数学不好,可能就是曾经有他不喜欢的数学老师用过激的方式批评了他,也可能是某次成绩不好同学嘲笑了他,也可能是家长做了不正恰当的引导,因此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厌倦.所以学生的问题和问题学生不可能一时就全部解决,我们要做的是不断的帮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因此,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以理解的心态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比方说:学生本身基础知识很差,上课听不懂应该很正常,但上课又不能玩手机,不能说话,不能睡觉,这么多的约束捆绑在一起,你还能让他去怎么做?他们不想学好?他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哪怕是三岁的小孩子都有足够的理性去做正确的理性的事情,更何况是他们?!“学生也很累”,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寻找学习的原因,如何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原有很差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关于“破窗效应”的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