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桥梁结构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桥梁结构及施工质量及预应力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桥梁结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桥梁是我国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加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论文论述了大跨度的施工控制基础,研究了主要内容和方法,分析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关键技术.
【关 键 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现代大跨度桥梁造价昂贵、关系重大,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咽喉,一旦出事,后果影响极大.必需要在桥梁建设时严格把关,控制危险事件发生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采用悬臂法施工时,由于混凝土的非匀质性、材料性质、几何参数的变异性以及受到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桥梁结构各施工阶段的内力与线形偏离设计值.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对桥梁结构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
1施工控制的内容
1.1几何(变形)控制
不论采用什么施工方法,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总要产生变形(挠曲),并且结构的变形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使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位置(立面标高,平面位置)状态偏离预期状态,使桥梁难以顺利合拢,或成桥线形形状与设计要求不符,所以必须对桥梁实施控制,使其结构在施工中的实际状态与预期状态之间的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成桥线形状态符合设计要求.与桥梁工程质量的优劣需用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来检验一样,施工控制的结果也需有一定的标准.桥梁施工控制中的几何控制总目标就是达到设计的几何状态,最终结果的误差容许值与桥梁的规模、跨径大小有关,具体按《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而定.同时,为保证几何控制总目标的实现,每道工序的几何控制误差允许范围也需事先研究,确定出来.
1.2应力控制
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成桥状态的受力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是施工控制要明确的重要问题.通常通过结构应力的监测来了解实际应力状态,若发现实际应力状态与理论(计算)应力状态的差别超限就要进行原因查找和调控,使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结构应力控制的好坏不像变形控制那样易于发现,若应力控制不力将会给结构造成危害,严重者将发生结构破坏,所以,必须对结构应力实施严格监控.对应力控制的项目和精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包括:结构在施工荷载的应力(实际应力与设计相差宜控制在+5%);结构预加力;结构预加力除对张拉实施双控(油表控制和伸长量控制,伸长量误差允许在±6%以内外,还必须考虑管道摩阻影响;温度应力,特别是大体积基础、墩柱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桥梁结构的文章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7 | 写作解决问题: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学术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1.3稳定控制
目前,桥梁的稳定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主要注重于桥梁建成后的稳定计算.即使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问题也仅限于代换计算进行控制.为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稳定监控系统.目前主要通过稳定分析计算(稳定安全系数),并结合结构应力、变形情况来综合评定、控制其稳定性.桥梁的稳定安全系数是衡量结构安全的重要指标,但现行规范中尚未详细列出不同材料的不同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最小稳定系数.对此,有待今后完善.施工中,除桥梁结构本身的稳定性必须得到控制外,施工工程中所用的支架、挂篮、缆索吊装系统等施工设施的各项稳定系数也应满足要求.
2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的关键技术
2.1基底处理
支架基础应坚固、无沉陷,并考虑利于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必要时采取换填和地面硬化来处理.
2.2支架搭设
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搭设,支架场地必须平整、牢固,标高基本一致.
本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102453.html
支架搭设时,应保证立杆的垂直,可调底座、可调顶托及碗扣一定要旋紧,底部模板要垫实,底座要完全支在混凝土垫层上,底座和顶托可调距不大于30厘米.
2.3模板铺设
模板必须保证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荷载,保证箱梁各部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分块应结构合理、装拆方便,并充分考虑模板的适应性和周转率.
2.4支架预压
预压重量按照全跨重量的1.2倍进行,预压采用砂袋进行,分三个阶段:60%,100%,120%.预压时荷载应对称进行.预压荷载分布应与支架施工荷载分布基本一致,加载重量偏差应控制在同级荷载的±5%之内,加载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加载,经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保证支架安全后方能继续加载.
测量时底板及腹板梁中心线每侧各布置5个测点,监测断面应设置在预压区域的两端及间隔1/4长度位置,支架加载前,监测记录各监测点初始值,每级加载完成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6h监测记录各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续加载.全部预压荷载施工完成后,间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
卸载时利用人工配合吊机均匀对称卸载,支架卸载6h后,应监测记录各监测点位移量.求得弹性变形值和非弹性变形值,依据设计联系单中的提供的跨中反拱值,调整底模顶面标高,使梁体线性一致,且与线路整体竖曲线吻合.
2.5钢筋绑扎及预应力孔道施工
全跨钢筋分二次绑扎:
第一次,安装底板钢筋、腹板钢筋及水平钢筋.同时安放腹板及底板内纵向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采用加强型金属波纹管,定位采用定位网片确定孔道位置,保证误差在5mm之内).第二次,架设内模,绑扎顶板水平普通钢筋及相应预埋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施工时,根据线路整体设计确定接触网基础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按设计要求布设加强钢筋).
2.6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一经入模,立即进行全面振捣,使之形成密实的均匀体,先由一台振动棒进行浇筑振捣,紧随其后由一台振动棒进行复振,避免出现漏振.振捣延续时间以混凝土获得良好的密实度表面泛浆气泡消失为准,防止漏振、过振.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棒触碰波纹管、模板.对于钢筋、预应力筋密集处等关键部位,采用Φ30mm振动棒振捣,必要时在振捣器前端焊钢筋辅助振捣,并适当加密振点,振捣过程中派专人检查,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保证混凝土振捣质量.
砼浇注过程坚持“对称、平衡、同步进行”的原则,沿梁高方向先浇注底板,再浇注腹板,最后浇注顶板.
2.7预应力张拉及压浆
在张拉之前,应依据相关规定做管道摩阻试验.安装锚垫板及锚具前,相应材料均应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纵向预应力筋张拉是控制工期和质量的关键工序.张拉必须按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张拉时确保“三同心两同步”,并采取双控措施,以张拉力为主、伸长量校核为辅.“三同心”即锚垫板与管道同心,锚具各锚垫板同心,千斤顶和锚具同心.“两同步”即两侧均匀对称同时张拉,最大不平衡束不超过1束.在张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