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体育类方面论文答辩,关于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体育类及体育院校及素质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体育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交叉现象严重,专业分类不明显;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高.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五方面措施:优先培养创新能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课内外培养要实现一体化;增加课程的科技含量,塑造新型体育人才.
关 键 词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历史回顾未来走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HistoricalReviewandFutureDirectionofCollegeSportsProfessionalUndergraduatesTraining
AbstractLiterature,seminarsaccess,logicalanalysis,reviewandanalysisofChinainstituteofphysical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personneltrainingcourse.Theresultsshowedthat,oftheInstituteofPhysicalundergraduateprofessionalcrossoverphenomenonisserious,professionalclassificationisnotobvious;lackofhigh-levelsportspersonneltraining,trainingqualityneedstobeimproved.Forpersonneltraining,wehavetakenmeasuresinfiveareas:cultivatinginnovativeability;qualityeducationasthecore;varietyofpersonneltraining;insideandoutsideclassculturetoachieveintegration;increasethetechnologycontentofthecurriculum,shapingthenewsportstalents.
Keywordscollege;sportsprofessionalundergraduate;talenttraining;historicalreview;futuredirection
1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
大学生如何写体育类论文
播放:37572次 评论:5552人
1.1体育专业的初创
1952年11月,新中国成立不久,体育学院初创成立,并设体育专业.仅仅一年时间,体育院校已达4所,但在全国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中,体育只有一种专业.随着我国对竞技体育事业的逐渐重视,全国各地业余体校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使得我国对教练员培养的重视程度提高,并列入高等体育院校的一项任务.设置相应专业以培养教练员的事宜被提上日程.这时体育专业分为两种:体育、体育与运动.
1.2体育专业的泛化
1958年,为改变当时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低的现状,各体育院校逐渐取消了体育系与运动系的单一划分,一律按照运动项目来分系,运动专业来分班,运动技术的成绩来分队.1963年7月,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根据“宽窄并用,以宽为主”的原则重新制定了各个专业的业务范围,合并并统一各专业名称,并以1957年的体育专业目录为基础,经过修订并颁布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体育专业已泛化为8种.
1.3体育专业的调整
1978年时,全国体育专业为7种,1980年时实际体育专业已有8种.1988年颁布的体育专业目录中,有七类9种专业.直到1998年7月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体育类专业划分为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民族传统体育这5种专业,从这5种专业划分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次的专业分类已经初步完善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2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培养目标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宽厚,具有现代教学观念、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各种体育工作的多能一专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而言,绝大多数体育院校却仍然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体育教师和体育健身指导员这些专为学校或社会提供教育的人才,所以目前我国的体育培养目标形式还是过于单一.
2.2人才需求与就业形势分离
高校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造成的.在对体育类专业本科生有关“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近60%的学生选择了体育管理者,有大约22%的人选择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8%的人选择了教练员,另外,在这些受试者中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已经处于饱和.而现实中大多数体育类本科专业的就业却不容乐观,考入教师行列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而大多数都是处于待业状态或是先暂时找份能做的工作来应对大学四年后进入待业状态的悲催心理.另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考研来暂时缓解就业压力或提高自己来应对就业压力.
2.3高校盲目追求竞技体育而忽视了学校体育
目前我国的体育院校生源都是从每年的全国普通高考中通过文化科成绩与体育成绩两项指标确定的,而绝大多数体育生的文化科成绩偏低,这就使得体育类的国家线也呈每年都在下滑的趋势,从而造成了另一种现象,就是体育单科成绩优秀,这就使得高中时教练会加大学生的竞技水平,越来越忽视学生文化科成绩,从而使得学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就越来越低.而高校也是为了竞争,盲目地追求竞技体育,对学生培养上却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这就令体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重要的理论学科成为虚设,而这些学科恰恰是学生以后考教师、考研的必备学科.2.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发展的冲突
近年来,我国高等综合类院校包括专业院校为培养知识面全面,社会适应力强的人才逐渐出现了通识教育在高等院校大力开展,各专业相互融合,包括选修课的开展,专业课的交叉学习,各学院之间教师的交流及联谊活动等这些都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开展铺垫了宽阔的道路,同时国家政策也提出要培养多专业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这就为包括我国各个地区,各所大学培养目标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相反,专业教育的开展则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的现状,从各地各省份的相关专业院校相继改名可看出,我国高等院校出现综合院校增多,专业院校递减的现状,这其中就包括体育类院校,这就使得我国体育类专业教育的学习达不到专而精的地步.当然,我国目前的培养模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的确为我们的社会需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专业教育的下滑却显然对我国专业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起不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个问题是要从两方面来看的,通识教育的大力发展与专业教育的潜在忽视必然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258767.html
2.5专业内交叉现象严重,专业分类不够清楚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主要包含这些学科: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教学论、学校体育学等,再加上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等术科专业,已经足够满足体育类大学生社会的专业需求.但在这些课程中,会有严重的专业交叉现象,像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这两门学科的大致内容基本相似或相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点重复,而文章主题内容细分则会出现大致相同的情况,让学生分不清这是学校体育学的内容还是体育教学论的内容.像这种专业内交叉现象不仅仅体现在这两门学科上,我们希望这种现象会及时更正或改进,使得各学科的知识点明确,学科间相互联系但又不十分密切,专业分类清楚,让学生掌握全面且清晰的知识.
2.6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不足,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我国目前大多数体育院校的教师多数为早期培养的本科优秀毕业生,真正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į
关于体育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回顾与未来走向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