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有关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河南省禹州市和湖南省浏阳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调查报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村官及制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近两年来,“大学生村官”制度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南省禹州市和湖南省浏阳市的实地调查,深入解我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现状.调查报告就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提出新的观点与措施.
关 键 词“大学生村官”制度,新农村建设,河南省禹州市,湖南省浏阳市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209-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目前,北京、河南、江西、四川、湖南、安徽等地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可否认“大学生村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由于国家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和农村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以及一些“大学生村官”对农村问题缺乏真实的了解,造成大部分“大学生村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的作用,因而该制度从源头到实施诸环节都存在理论反思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分别对河南省禹州市和湖南省浏阳市进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调查,我们希望通过对两地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尝试构建“大学生村官”制度有效运行的模型,为农村发展出谋划策.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深入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郭连乡、鸿畅镇、方岗乡和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普迹镇、永安镇、官渡镇,选取的八个乡镇极具代表性,可以反映出两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基本现状.
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对禹州市和浏阳市共八个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以及村民和村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他们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认识情况,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7份,回收率89%.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此次研究的资料,文献主要来自图书馆、资料室、网站、调查地各类相关政府文件等.
1.2.2调查法
1)问卷设计.问卷面向的是“大学生村官”和村民、村干部,我们设计有两份问卷:“大学生村官问卷调查(1)”共25道题,其中24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由“大学生村官”填写,“大学生村官问卷调查(2)”问卷共12道题,其中11道选择题和1道简答题,由村民和村干部填写.
2)实地访谈.实地访谈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村官”,在发放问卷的同时,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访谈.
3)回访.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当地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情况.
2当地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了解情况
2.1调查情况
我们对禹州市四个乡镇和浏阳市四个乡镇的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对当地村民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63份,回收率90.556%.我们的问卷共12道题,其中11道选择题和1道问答题.
2.2调查结果
通过把调查分析与对村民的访谈联系起来,同时结合两地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
1)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村民不是很了解“大学生村官”制度.在两地,对于“大学生村官”有多大了解调查中,只有14.7%的被访者是很了解.
2)村民对“大学生村官”身份不认同,认为他们不是真正村官,只是从属地位,在农村建设上没有决定权.而在有没有必要让大学生担任村官上也只有73.9%的人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的,这就说明一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没有信心,同时在“大学生村官”能否解决本村的问题中,只有59%的群众认为可以,有近56%的村民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设中是从属地位或者是没有作用.
3)“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以来,对于村民来说,他们并没得到真正的实惠,主要表现在:①生活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②本村情况并未得到改变,③“大学生村官”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两地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