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国民经济有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基于内容法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民经济及就业指导及高等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民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大学生就业状况成了社会关注的主要话题,研究者将根据内容分析法对有关班级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一文本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掌握其所从事行业类型以及企业状况,分析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地域差异和心理差异,借此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的就业提出建议和指导.
关 键 词:内容分析法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的目的
高等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化和大众化,大学生人数不断在增加,因此高校毕业生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成为了一项高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这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质量.为了更合理地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研究者将根据内容分析法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种文本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通讯地址等基本信息,研究者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协议单位性质、工资水平、地域类型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对比有利于了解学生专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南京市某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者随机选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这是一种整群抽样的方法.[1]这种调查方法有利于详细了解特定专业的就业状况,所得出的数据更加具体和实用,可为所带班级的班主任提供实时数据,但所获得的样本数量少、分布不均,代表性比较差,需要在实际中就行纠正.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为基础,内容分析法以客观存在的文字记录为主要研究对象,它将能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化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内容分析法具有系统性、客观性、定量性的特征,其根据一定的操作步骤对文献资料进行量化处理后,再进行定性的分析以得到结论,从而尽量避免个人分析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并且其他研究者根据研究的过程可以进行重复的验证.[1]在实践中,研究者以招生与就业指导部门收到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为分析基础,主要收集毕业生的姓名、用人单位名称等信息作为第一类项目;同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国家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行业分类,根据用人单位经济成分内部的生产关系对用人单位的经济类型进行了分类,根据江苏区域划分标准,对协议单位地域类型进行了分类,这些根据客观标准制定的项目作为分析单元.
四、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一)专业及就业情况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为四年,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其专业的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理论,熟悉主流软件开发及管理工具或典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工具,具备较全面的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同时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人才培养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就业适宜在信息产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研发、项目管理、IT服务、移动终端开发、数字家庭与智能家电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从对就业协议书的统计来看,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共有毕业生68名,其中截止目前共收到毕业协议书60份,其协议就业率为88%,这种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为准,协议就业率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学校专业的就业质量,达到了一般院校的就业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协议就业率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协议单位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析
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国家统计局起草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进行划分,基本涵括国民经济活动.[2]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研究者把毕业生的协议单位进行了分类,表1显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32.4%的毕业生从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22.1%的毕业生从事制造业;还有5.9%的毕业生从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分析表1,研究者发现大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口的计算机类的就业岗位,一些毕业生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些公司主要以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开发、服务、咨询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为主体的科技型公司;或者一些毕业生以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工作.这两类学生占到了就业人数的50%以上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同时,也有毕业生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工作,这些产业虽然和他们的专业相关性不大,但这些行业具有工作强度不大、工作自由等特点,所以也有较多毕业生从事此产业.其次,研究者发现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能够进入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的人员较少,这受到这些单位招聘时间较晚、周期较长的影响,即使有同学被录取,因还没正式签协议,他们这类人员就按未就业进行处理的,所以未就业人员比例有一定的比例.
(三)协议单位经济类型分析
企业经济类型亦称“经济成分类型”,指国民经济的所有制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状况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经济成分的划分为观察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工具,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毕业生协议就业单位经济类型的分布,研究者可以找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为接下来的毕业生就业作出借鉴.通过观察表2,研究者发现有58.8%的毕业生进入到私营经济领域,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他们就业时主要以参加招聘会或者以网络投递简历的方式进行,通过面试和简单的笔试就可以进入相应岗位,相当其他经济类型来说就业更为简单、灵活,同时有些毕业生所进入的私营经济企业是自己家庭或者亲戚开设的公司,就业相对容易.股份制经济所占比重为10.3%,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等经济类型所占比例都不足6%,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毕业生到这些经济类型的企业就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和企业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资源均衡等方面的因素是相关的.表2
(四)协议单位地域类型分析
1994年江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区域发展战略.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依据区域发展现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3]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这种划分是根据省内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影响而划分的,而其经济差异较其他方面则更为明显,其协议单位地域类型也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表3显示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南的占61.8%,协议单位地域在苏中的占16.2%,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北的占7.4%;而在生源地地域方面,苏南的占39.7%,苏中的占39.7%,苏北的占20.6%,从而明显发现毕业生在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尤其向苏南地区则更为明显,这和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就业环境好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五、结论与建议
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生就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