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科学教育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中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自然观察能力的表现和原因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科学教育及科技辅导员及叶脉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科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科技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小型论文的写作,即以有限篇幅来阐述作者的观点或介绍研究成果.为了帮助科教工作者了解小型科教论文的规范写作方式和呈现形式,从2012年起,本刊增设了“科教新语”栏目,用以刊登小型科教论文的范例.本期文章选自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中的一等奖获奖论文.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每年举办1次,旨在为广大会员、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工作者营造科学教育理论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2012年举办的第20届论文征集活动主题为“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本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benkelunwen/06079409.html
摘 要:本文分析了北京教学植物园“学成语,看植物”活动中学生在观察和描述竹叶和柳叶任务中的表现,分析表明到园学习的学生群体在描述直观性强的形态特征时表现较好,在对观察能力有一定要求的任务中则普遍表现不足.我们尝试分析了导致这一不足的可能原因,并试图通过一系列措施改进活动,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自然观察能力.
关 键 词:自然观察能力中小学生
一、活动目的
在接受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通过体验与掌握一系列的探究技能实现的.其中,观察作为科学研究流程的一个环节,是获取原始信息,进而采取策略加工信息,从而提出假设并完成整套科研程序的基础.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表现和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秉持这一理念,笔者所在团队于北京教学植物园“五一”开放周期间设计并实施了一项自然观察活动,即“学成语,看植物”.该活动意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条成语中涉及的一种植物,并以绘画的形式将该植物的叶片特征描绘出来.这项活动由学习成语、观察植物、绘画描述、识别闯关等环节组成,采用了任务驱动、动静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群体的欢迎.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科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硕士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6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然而,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观察并描述植物叶片任务中表现出了某种模式:对叶缘、叶脉特征描绘模糊或错误的学生群体存在某些观察能力方面的共性.由此笔者想到,我们可以进一步就学生的绘图表现分析他们的自然观察表现,从而初步了解他们的自然观察能力,便于我们今后完善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
二、取样
1取样原则
(1)活动流程要求学生首先随机抽取一条成语,了解成语含义后,领取一份活动单,找到园内成语中出现的植物,观察叶片并画出特征.这一流程保证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随机分配到各种植物组.
(2)北京教学植物园“五一”开放周自4月29日至5月6日,共8天.笔者发现在接下来的7天中有学生重复参加活动,他们已经了解了考察项目,可以比较好地描述特征,因此这7天的活动单并不能表现学生真实的自然观察水平.同时,组织活动的教师和志愿者在随后的7天中对学生易忽略的问题有了认识,会不自觉地给学生暗示.从这层意义上讲,4月29日的活动是在近似“双盲”的情形下完成的自然观察能力测试,分析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3)活动以教育意义和趣味为主要诉求,我们设计了近20种植物供学生观察,但考察要素是一致的,仅包括叶形、叶脉和叶缘特征.因此,我以学生在观察竹叶和柳叶中的绘图表现为研究对象.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样本来源如下.
时间:4月29日
地点:北京教学植物园
学段:18年级学生,竹叶组40人,柳叶组32人
任务:观察柳叶或竹叶,并以绘图的形式描述
2评价方法
本研究中,自然观察能力以学生在绘图中是否描述叶形、叶缘或叶脉特征,以及是否准确描述为评价标准.
竹叶组考查内容:竹叶的平行叶脉因没有网状叶脉明显,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因此对自然观察能力有较高要求;竹叶叶缘有细小锯齿,触觉感知明显,肉眼观察有困难,因此教学实景中,我们未将竹叶叶缘纳入考察范围,仅出于教育目的,引导学生体验即可.
竹叶的叶形和平行叶脉照片见图1,竹叶组评价标准见表1、图2.
柳叶组考查内容:柳叶叶脉是网状叶脉,比较明显,仅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相对于柳叶的规格,叶缘的锯齿容易被忽视,因此作为难度观察项.
柳叶的叶形和叶缘锯齿照片见图3,柳叶组评价标准见表2、图4.
三、数据结果
1人群学段分布(表3)
2两组叶形描绘情况(表4)
3竹叶组叶脉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