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年轻教师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欠发达地区本科院校德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专业与年轻教师及改革创新及外语教学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年轻教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从市场对德语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衢州学院目前大学德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的主要特点,探讨如何在大学德语教学中关注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强调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是会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关 键 词 】跨文化;跨文化能力;大学德语教学;语言与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合作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传统的纯外语语言能力教学已不能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人们进行便利的交往.一方面,跨文化交际与沟通是外语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并且,语言教育实质上是文化传承与交流.另一方面,衢州地处浙江西部,在整个浙江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衢州学院要想吸引更多的学生,在教师教学方法上必须有亮点或者特色.因此,在德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德语.
一、衢州学院德语教学现状分析
浙江衢州学院开设的大学德语是面向零起点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外语选修课,开设3个学期,每周2~3个课时,因为平时课时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德语训练.为了尽快提升学生的德语水平,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训练听说读写,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气氛就变得异常活跃,学习效果明显,适应现代德语应用需求.因此,传统的大学德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进和提高.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探索一种互交式学习教学模式,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德语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把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文的传授、语法、词汇中,学生操练的比重较少,即使操练,也是以语法、词汇为主,而不是针对真实市场环境中语言的正确使用,即使学生能够变换各种不同的句型,却不善于结合各种情景进行沟通与交流.外语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不仅要教学生语音、语法、词法和句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更重要提要求学生能用这门语言进行无障碍交流.所以,应采取一种适合学生能够熟练合理运用德语教学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而且能不断提升学生运用德语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语言的沟通方式多种多样,在沟通中产生的信息通过交际双方的处理,会产生多方面的意义.因此,德语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由于文化价值观、成长的环境、社会道德等因素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就存在语义理解上的差异.同样的一个内容,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受到本国文化影响的.学习德语其实也是认知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了解得越深刻就越容易理解和掌握德语的表达方式.在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时候,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理解德语和文化的内涵.如果不了该国的文化习俗,就容易因为语言方面不适当的表现而造成文化冲突.
在德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如何发音、拼写比较简单,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正确使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例如:Heute kommt er zum Arzt. (他今天去看医生)此处使用的动词kommen在德语中是来的意思,而不是去的意思.因此,在德语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了解词汇和语法,还要让学生懂得德语国家中的一些交际规范,体会中国人和德国人思想习惯上的差异,体会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用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才能适应实际的工作与生活.
二、改进衢州学院德语教学方法和措施
为了转变传统的德语教学理念,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德语人才,提高德语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兴趣,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尝试.
1.基于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加速德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随着衢州经济的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衢州学院的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面对其它本科院校的竞争,学校要求各专业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实施不断创新,特别是对德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更多的学生学习德语,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关的改革创新.通过教学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德语教学的兴趣,符合企事业单位对德语人才的要求,按照市场的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