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低碳经济方面论文参考文献哪里找,关于关于低碳经济概念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个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低碳经济及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低碳经济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低碳经济更是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探讨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指出低碳经济既是一种“包容性”和“兼容性”的经济形态,又是一种旨在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阐述了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人口、能源消耗、技术水平、国际贸易等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
【关 键 词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资源消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到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再到英国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人们渐渐对低碳经济思想有了认识,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的迅速发展.
随着“低碳经济”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信息化革命之后第四次产业革命,但低碳经济是如何发展的,何为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究竟会带来“毁灭性的创新”还是“包容性的增长”,这些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追溯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综述,并做出简要评论.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一)低碳经济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高温气体浓度积聚.《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气候变化造成的经济、生态以及灾难的损失每年可能达到全球GDP的5~20%或是更多.
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产生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战略转型,标志着人类对过度损害资源与环境为代价的高碳排放、高耗能和高污染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以摆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二)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一个发展问题,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加以解决.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矿物燃料消费,伴随着不断增长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出现和不断加剧已经证明这是一种不明智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气候变化作为一个不可持续的因素,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必须解决好能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解决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形成的正相关性.很显然,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兼顾两个目标,即稳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维持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未来要求温室气体排放刚性约束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低碳经济是一种可行模式,这是为了适应自然界环境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长期的战略性选择.
(三)低碳经济与金融危机
应对危机的过程,是一个思索和应变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发现机遇的过程.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往往会促成科技创新的重大飞跃.工业化革命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是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席卷全球,催生了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和动力.
二、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英国并没有界定低碳经济的概念,也没有给出可以在国际上进行比较的指标体系.随后,理论界从不同研究角度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
低碳经济概念有认识上的分歧,有学者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减缓气候变化.其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徐承红(2010)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他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改造传统能源生产和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另有学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潘家华(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碳生产力指的是单位CO2排放所产出GDP,碳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人文发展意味着在经济能力、健康、教育、生态保护、社会公平等人文尺度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CCICED)报告也指出[1],“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旨在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以防止各国及其国民受到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并最终保障可持续的全球人居环境.”
尽管低碳经济从不同的理解出发,被认为是经济模式或者是经济形态,但其实两者是共存的.低碳经济是具有包容性、兼容性的新经济形态,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就是低碳发展的过程,目标是低碳高增长,强调的是发展模式.因此,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使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不仅包括技术的作用,还要强调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性.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增长,最终达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改善相互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
所谓碳,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排放到大气中温室气体所含的碳,其排放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表明,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因此,世界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的威胁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如何控制碳排放量(carbon emission)以及碳排放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发现,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Kaya公式所揭示的人口、人均GDP、GDP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CO2排放强度,还包括国际贸易,两国的商品贸易为碳排放创造了一种转移机制.
(一)人口规模、结构和消费模式对碳排放量的影响
不言而喻,人口越多,碳排放量就越多.从某种角度上讲,人口的增长速率、数量和规模是一种自然过程.人口因子难以通过政策和投资来调控,新增的人口必然需要额外的碳排放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但是,人是资源和产品的最终需求者和消费者,如果没有人口的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和对产品的需求增长将主要来自于现有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研究表明,由于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消费模式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居民消费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具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美国和英国等欧盟国家人均GDP均超过了3万美元,在消费排放上却存在较大差距.以家庭部门的交通排放为例,由于对私人汽车的依赖,美国家庭人均出行排放约4t左右,是其它国家的2倍[2].
(二)GDP、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因果关系
有学者对GDP、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Ramakrishnan Ramanathan(2006)采用DEA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法)同时分析了GDP、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之间的联系.他指出以往研究的缺陷是,只分别分析了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或者能源消耗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没有对三者的联系进行分析.该研究以1980-2001为时间段,在DEA分析效率指标构建中,将GDP和碳排放量作为产出,非化石能源消耗作为投入.结果显示效率指标在1980年时最高,接下来的7年急剧下降,随后呈现反复震荡下跌趋势,1996-2001年逐渐回升.
另外,Xing-Ping Zhang,Xiao-Mei Cheng(2009)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发展方向.他建立了一个包含GDP、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资本和城市人口指标的多元模型,根据1960-2007年的实证结果显示,GDP对能源消耗存在单向格兰杰成因,能源消耗量对碳排放量也存在单向格兰杰成因,而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都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也就是说,从长远来看,中国政府可以推行渐进的能源政策和碳减排政策,这并不会妨碍经济增长.
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化石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低碳经济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的经济.也就是说,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并不依赖于化石能源的消耗.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耗是碳排放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篇论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cankao/379445.html
(三)碳排放量随国际贸易而转移
关于碳排量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国内因素,国际贸易也是影响碳排放量的一个重要因素.Yan Yunfeng,Yang Laike(2010)提出两国之间的商品贸易为碳排放提供了一种转移路径,不仅使产品可以在世界各国之间自由流动,同时也使得碳排放可以自由转移.1997-2007年间,中国碳排放量的10.03%-26.54%是由出口产品的生产所导致的,而进口产品的碳排放量仅占到4.40%和9.05%.世界其他国家因转移机制减排的CO2从1997年的150.18Mt增加到2007年的593Mt,而中国在该期间因出口产品而净增的CO2达到4894Mt.该研究为近年来中国碳排放量激增找到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同时这些数据也说明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朱启荣(2010)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揭示了出口贸易中的高碳产品转移问题.“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还表明,一些高碳产品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自由贸易导致生产和消费环节相分离,要素流动性加强会促进国家间的产业转移.虽然这必然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但这会给不同国家带来不同的福利效果,也会给发展低碳经济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
四、小结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源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图”,乃至最近的哥本哈根会议,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气候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而努力.围绕低碳经济,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地方进行了研究.
关于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有:①影响碳排放量的因素有人口、消费模式、能源消耗、技术水平等,而两国间的商品贸易也可以导致碳排放的转移;②目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能源消耗来实现的,为实现低碳经济,应该降低能源强度及碳强度,逐渐由化石能源过度到清洁能源的使用;③不同行业的碳排放量有着显著差异,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从总体层面上规划产业发展,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提升产业结构.在研究方法上,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投入产出法以及对人口经济学中Lotka-Volterra模型的应用等,值得国内学者的借鉴.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各国都致力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并从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