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语文课论文范文,关于语文课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把握本质莫走偏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语文课及信息技术课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语文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信息技术给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看到各学科的教学充斥着各种技术,大有技术喧宾夺主之势、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景.而技术学科却在刻意避开技术,甚至出现了泛技术、窄技术、非技术现象,这让人忧心不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杨晓哲的博客——《追问把握学科本质》.文章例举了一节语文课《月食》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用了很多技术,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语文课本身,忽略了语文课重在文字分析、重在文字表达的培养,忽略了文字的精妙本来就在于表达情感.文中原本是讲述天狗食月的故事给主人公带来半信半疑的种种情感,这里只需要学生根据文字去遐想、揣摩、体会,然而教师却把重点放在了月食图的分析上,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或技术课也就成为了必然.
杨晓哲认为,符合学科本质是一节课的内在基本要求,明确学科本质非常重要.这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
的确,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它上成了语文课或美术课,同样也是偏离了学科本质,同样也是本末倒置.
我在农村中学听过两节课,一节历史课、一节信息技术课.同样的常规课,同样的探究课,结果却大不一样.
历史老师在上课前已经在黑板上写下了几行漂亮的板书——探究1:佛教思想传播到中国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探究2:道教思想传播的原因,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探究3:司马迁是如何写成《史记》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这似乎暗示着这是一节探究课.
教学从两位学生以互问互答的形式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开始,通过问题“《西游记》中的唐僧信奉佛教还是道教”, 引出“活动1”:快速阅读P92~P93内容,并思考问题——佛教何时传入中国?其思想如何?传播原因如何?对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进而引出本节课课题——昌盛的秦汉文化.
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和新知的传授,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道教的兴起.教学方法同上.然后,围绕着佛教和道教的异同分析、《史记》给我们的启示、宗教和邪教的区别等问题,最后小结出本节课的几个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学习司马迁不畏权贵、秉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