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阅读教学论文范文,阅读教学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阅读教学及心理学及语文阅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阅读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整体感知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掌握科学的整体感知方法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促进者的作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如进行诵读指导,从理解题目入手,理清写作思路,设置主问题,寻找关 键 词 句,比较阅读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存在对整体感知这一理论的误读,导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浮于表面,从而出现了对这一理论的误解现象,本文将尝试认真地解读整体感知的特点以及其应用价值,从而为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一些启示.
关 键 词 :整体感知;教学价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一、关于“整体感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
(一)“整体感知”的理论依据
1.从心理学角度看“整体感知”
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1912年始创于德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他们的理论要义是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认为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便形成了“格式塔的学习理论”.它认为,人类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作出反应,而是一种整体性的把握,因为任何个别都离不开整体,个别是整体的一部分,失去了整体,个别便没有存在的价值.很显然,它强调了整体的独特和重要性.“整体感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2.从东方思维角度看“整体感知”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则是以综合为主的.因此西方语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而中国的汉语却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由于中国古代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之中,字与字的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因而在阅读中国古代汉语时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依靠个人的语感和悟性来理解文本.此外,虽然现代汉语字与字之间的关系逐渐清楚,理解的灵活圆通性也较少了,但是现代汉语仍然没有形态变化,现代汉语的综合性、模糊性、多义性也依然存在.一言以蔽之,汉语是一种模糊语言,我们在进行阅读时,只有注重其整体性才能够读透文章、真正地理解全篇的整体脉络.可见,从东方人的思维模式看,“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方法不但符合汉语的阅读教学特点,而且符合我们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特点.
(二)“整体感知”的实践价值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是对文本中只言片语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在深层次意义上,它取决于阅读者思维的深刻领悟和灵活运用.如果没有对阅读文本中事物深刻的认识,不管如何鉴赏文章语言的华美,也是没有力量的.在我们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忽视课文整体艺术鉴赏魅力的解读方式和方法,教师的这种片面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仅仅停留于文章的部分内容和语言的把握,缺乏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深层领悟.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是无效的,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因而采取整体感知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实际意义.同时,在语文课程论的意义上,整体感知阅读教学这一理念,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的能力,即对言语作品的感受、感悟、鉴赏能力,尤其是语感的培养.总之,整体感知理论对于阅读教学有很强的教学指导意义.
二、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存在的误区
(一)学生自我感知,缺乏教师指导
从教学的角度看,“整体感知”并不直接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与把握.整体感知需要学生个体的阅读活动,它包括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书,进行正字释词解题,疏通文句,也包括划分段落,概括全文精要等方面内容.虽然,整体感知作为阅读的起点,教师需要给学生自己充分的阅读时间,需要学生个体的阅读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却理解成为学生放手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