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手机论文范文,手机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拿起手机当导演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手机及手机电影及电影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手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观众的耐心,5分钟,可用的屏幕,不会比手掌大.在被极度压缩的时间和空间里,手机电影正借3G的开通走过自己的青春期.
图片提供 | 中博传媒
2006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中国手机电影节上,陈伟明和他的中博传媒携手众多电影大腕和IT精英,联合发布了《西安宣言》,这是他酝酿已久的手机电影标准:为手机载体而制作,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电影作品.
5分钟与小屏幕
陈伟明办手机电影节时,职业摄像师卢晟刚回国.有朋友怂恿他去拍片参赛,卢晟没去,他纳闷:“手机电影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在这位曾为导演贾樟柯拍摄过长、短片的年轻摄影师脑海里,短片的存在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所谓的手机电影和手机其实没什么关系,它就是电影,只是更短.”
陈伟明不这么想.他设想中的手机电影并不是将一部电影分拆、压缩、转换格式后下载到手机上那么简单.他希望打造一种和在家看碟片及去影院看电影并列的新娱乐方式.
2009年3月,在一个名为“MoFilm”的国际手机电影节上,组织者收到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50部参赛短片,由奥斯卡奖得主凯文•,斯贝希(Ke v i n S pac ey)担任主席的评委会要求,所有作品不得超过5分钟,因为“这是目前人们在手机上观看的最合适长度”.这和陈伟明的判断一致.在他准备于2009年12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手机电影节上,作品长度同样被要求剪短至5分钟.
越来越短的时长,对内容制作者提出了挑战.在陈伟明的构想里,电影和电视一样,都只是视频的表现形式,但电影比电视更能体现导演的个人思想,它首先是一部“作品”.这一特点在5分钟短片里同样适用.
为了保证手机电影的“电影”血统,中博传媒动用了专业级的人员、设备和制作手段.大到整体流程,小到某个镜头语言的运用,中博传媒都借鉴了传统电影的手法,再把这些手法修正为更加适合手机播放的模式.他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元素必须足够精炼、景别不能太深、画面必须调得更亮”―和时长相比,屏幕的制约更加要命.
陈廖宇是陈伟明请来的手机电影节评委之一.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教师,2005年就自己玩起了手机电影.他在第一次拍摄的导演手记中写到:“考虑到质量和画面尺寸的特点,我让女主角穿颜色鲜艳单纯的衣服,拍摄时采用近景或特写的距离.要求女主角在表演中尽量动作缓慢、稳定,不要有多余的小动作.”而在手机电影节征集来的不少参赛作品里,画面上甚至只剩下了一个对着镜头说话的人.
激进的实验者
片长仅2分半,投资150元,剪辑时间10分钟.在后海的一个酒吧里,陈廖宇用不到1个小时完成了短片《苹果》的拍摄.他对“手机电影”的理解更为激进.在他看来,用专业手段拍摄的做法,“其理念仍是传统电影式的”,真正的手机电影应该是“用手机拍的电影”.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geshi/456172.html
“我们是以普通顾客的身份完成拍摄的”,陈廖宇说,“没有和酒吧事先打招呼,音乐就是店里自然播放的背景音乐.我们点了茶.罗殷(影片的唯一演员、陈的学生)没吃饭,点了一份鸡翅和薯条.表演是从吃完鸡翅后开始的.”
陈廖宇买了一部索爱K750C,这是全球首款可半按快门自动对焦的200万像素手机,不仅支持4倍数码变焦,里面还内置了一个视频剪辑程序.这坚定了陈廖宇的信心:从技术上讲,手机已经具备了拍摄、制作一部电影的基本条件.“剩下的事情就是了解它的技术特性,想一个适合它的内容与形式,开始拍摄.”
《苹果》拍出来后,被拿去给同事和朋友们看,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用手机拍出来的.这之后,陈廖宇又接连拍了几部,索爱也换成了诺基亚.但那时,2G手机的传输带宽还很低,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的视频分享网站,他的实验作品鲜为人知,仅限于他的博客,和彼此熟络的朋友圈子里.
在陈廖宇看来,手机电影之于电影,就像卡拉OK之于音乐,能使之完全的平民化.但这并非完全是手机的功劳.用高清数码摄像机拍摄,已经比使用胶片便宜得多,只要拥有一台DV,一台装有剪辑软件的电脑,一个非专业人士就可以自己动手拍电影.手机不过是将这个门槛进一步降低.问题是,“摄像机有时不仅不方便,而且对被拍摄者的侵犯和压迫感很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郑洞天评价.这正是陈廖宇坚持用手机而不是用DV拍摄的主要原因.因为手机更小,更隐蔽,而且每个人出门都会带着它.可以还原最真实的场景.
卢晟也用手机拍过视频.成都9路公交车燃烧事故发生时,他碰巧就在街上,距离车不远.他的朋友立即将一部拍摄手机递给他,卢晟抓起来就是一阵拍.这时的摄影师卢晟更像是一名新闻记者,在记录,而不是创作.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电影系教授伊格莱森认为:“底线就是,如果那是一个好故事,而且你被深深打动,那它是什么形式就无关紧要了.”他和当地一家移动运营商合作,开设了一门手机视频的课程.在某些方面,他的课程跟其他电影课没什么区别.头几个小时,他总是先引导学生们从摄像基本要领、造型、剪辑和音质开始讨论.
有几次,他的学生们遇到了困难.由于只能用合作商提供的一款手机进行拍摄,而这种手机每次最长只能拍摄15秒的视频.对时间长的情景来说,“比如在楼梯间的独白等,就需要同时用上好几部手机.”而且画面质量也没有电影的好,“因为手机的摄像头只能拍摄每秒15帧的画面,而在电影或电视上,画面一般都是每秒24到30帧.”
3G带来机会
2008年开始,曾经风光一时的视频网站发生了“地震”.随着监管大权被广电总局收回,优酷、土豆们相继陷入一场噩梦:先是陆续接到红牌警告,接着便是眼睁睁看着辛辛苦苦圈来的钱流入电视台和电影公司的腰包,连国外的风险投资商们也开始紧急讨论是否该从中国撤离.视频运营商坐不住了.恰在此时,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3G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