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而基础化学教育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是化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基础化学在培养优秀化学人才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基础化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就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对基础化学进行探讨,有助于更好的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育;培养;优秀化学人才
“自化学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在标准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我国21世纪高中化学课程的发展。基础化学教育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是属于启蒙化学教育。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充满着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也通过很多化学现象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生活离不开基础化学,基础化学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而针对化学方面的优秀人才而言,基础化学就是学习“基石”,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从事化学工作。所以,对于从事化学工作的化学人才来说,基础化学的学习越来越被重视。就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来进行探讨。
一、基础化学教育。
1、基础化学教育的意义。
化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教育就是化学教育的基础,是学生对化学教育的启蒙学习。基础化学的学习,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化学知识,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化学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化学原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基础化学又与高等化学教育是不同的,高等化学教育主要是为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的学生传授更加专业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的从事专门的化学工作。而基础化学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例如:生病吃药、做菜,都是化学现象。因此,人们离不开基础的化学,化学教育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基础化学教育,为培养化学优秀人才做好准备。
2、基础化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安排虽然人们慢慢意识到基础化学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学校教育由于长时间处于为应试教育服务的状态,相对于基础化学教育课程,人们还是更加注重专业课的培养,所以对于基础化学的课时安排在普遍的减少。因此,对于学生化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2)学生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化学课程安排不当,学生基础不统一,加上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学生化学水平不一致。目前,学生的化学学习最大的问题就是: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缺少连贯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学习很费力。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厌学。
(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教学模式,“自新课改以来就成为课程专家、教学一线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2]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都是照本宣科,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就造成化学学习上的“雪上加霜”。因此,教师要通过收集优秀课例,在课例上学习创新的教育技巧。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为主体,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法、互动法和小组讨论法,可以及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讨论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目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影响。
基础化学教育对于化学人才而言就像地基对于高楼大厦。要建设高楼大厦,那么地基要足够牢固。同理,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的化学人才。基础化学教育必不可少。因此,我们要更加注重基础化学教育。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你对知识的储备量,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基础化学知识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来确保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基础化学知识,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巧妙的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基础化学教育对培养优秀化学人才具有巨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基础化学是为了能够培养优秀人才做的准备,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基础化学教育的发展,只有把基础打牢固了,未来的发展才会锦上添花。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阻碍了基础化学的学习进程,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的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给学生更有用的知识。这也倡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不断地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对我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和修订的审视[J].基础教育课程,2013,(Z1):57—66。
[2]陈献忠.高中化学必修与选修衔接教学的问题与建议[J].化学教育,2011,32(8):9—11。
[3]合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25(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