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作者教学实际,集中探讨了培育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做法,对于搞好化学教学是具有一定研究和参考价值的。
关键词:重视;非智力因素;化学教学;重要环节
所谓非智力因素,一般广义地讲,是指智力因素(观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地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我们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独立自主性格,这样培养起来才能大有前途。所以,技校化学教育要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相互作用。如兴趣能直接转化为一个人的动力,进而产生积极性以满足学习上求知欲望。学生爱不爱学习化学,能不能学好化学,在学习态度上能不能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一定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诸因素密切相关。
1培养兴趣,用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
对于刚接触到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在教学中首先上好四个起始课:绪言课、第一堂知识课、第一堂作业评讲课和第一堂学生实验课。
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四个不同类型课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兴趣。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劲头,教学上获得了很大成功。解决了“学习化学有没有用?化学课好学不好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上实验时老师能不能让我们试一试?”等心理先兆,是学生今后搞好学习的潜在巨大推动力。这种动力的稳定对知识要求会越来越多,必将坚定学生的信心,促进智力的发展。
其次开展第二课堂,建立课外活动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活动。
如举行“一些简单化学发展史”专题讲座,开展一些与书本知识有关的实验游戏“水中花园”、“煽风点火”、“魔棒点灯”等,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2以教师的榜样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智力和才干,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老师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因为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影响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有了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不仅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史,还应懂得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改革的发展方向。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大综合科目的设置很有必要。如果教师的知识贫乏,讲课乏味,不能吸引学生,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所以教师的知识面宽窄和能力强弱,教学效果显著不同。一位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教学时能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使学生终生受益。
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讲《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了我国的石油工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概况以及今后美好的前景和可能出现的战略危机,让学生懂得节约能源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在讲到纯碱Na1CO3时,我及时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发明制碱新技术“候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并把制碱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荣誉感,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一个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不去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不仅使学生的智力受到限制,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得不到培养。怎样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呢?首先要明确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在哪里,一般说来,智力因素隐蔽在知识的继承、传递和知识“再生”之中;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问题。实践证明,挖掘的智力因素能被学生接受,非智力因素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如在讲到H2SO4时,我就提出质疑:
2.1稀硫酸和铜在加热时反应不反应?(不反应)
2.2放出什么气体?(水蒸气)
2.3此气体遇白色硫酸铜粉末有何现象?(生成蓝色晶体)
2.4随着加热进行,稀硫酸变浓,这时和铜是否反应?(反应)
2.5生成的气体再通入Na2S水溶液中发生什么反应?
2.6继续通入可观察到何种现象?(有硫单质析出)
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的心理活动进入了高度集中的境界,把学生引入到积极求知的欲望之中。当学生众说不一时,我就用预先准备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做,用实验去说明。因为化学学科离开了物质性、客观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诸多非智力因素就得不到发展。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践中不仅发展了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毅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并且在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基础上探索知识。
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智力又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互动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智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只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