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与学生时常为了简便理解一些概念,或简化一些过程计算,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表达方式,从学生接受角度上看,一些方法也未尝不好,但是也容易犯一些常见的科学错误,给学生以后的学习或理解、分析某些问题引起的误解。笔者就自己的教学体验略谈一二。
1.盲目加合反应方程式。
化学学习中,特别是学习过盖斯定律后,经常把化学方程式进行处理、加合,便于化学运算,但是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误解,影响知识的理解。
例如:中学常见的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常规正确理解,HNO3的氧化性很强,把Fe氧化为Fe3+,但Fe过量时,Fe3+又把Fe氧化为Fe2+,即得Fe(NO3)2,教学中不注意,为了简便计算,写成了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①,因而不少学生很易混淆把Fe与稀HNO3反应产物误认为Fe(NO3)2,这样容易对反应的本质产生误解从而产生错误,反应①只是为了便于化学计算而列的计算关系方程式,不是真正的反应方程式,它应由如下两个方程式相加而获得:
Fe+4HNO3(稀)===Fe(NO3)3+NO↑+2H2O………②
2Fe3++Fe===3Fe2+………③
①式应由②×2+③处理得到。
这样当Fe过量时,计算产物按①式进行,就较为方便了。但如果不讲清这个问题,就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Fe与HNO3生成Fe(NO3)2就错了。如此类似事例还有不少!
2.某些反应原理交待不清。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按照教材上的原理、事例讲述进行分析,但是有时讲述不到位、不清楚也会产生误解。
例如:Na2O2与干燥的CO2反应的问题,不少资料或课本上介绍Na2O2与干燥CO2直接反应,得到CO2与Na2CO3,而没有交待其它问题,事实上从实验角度Na2O2与CO2(干燥)不反应,要反应必须是潮湿的CO2,才易于进行反应,应为:2Na2O2+2H2O===4NaOH+O2↑………①
2NaOH+CO2===Na2CO3+H2O………②
①+②×2即得
2Na2O2+2CO2===2Na2CO3+O2………③
这才是Na2O2与CO2真正反应的原因所在,其中的H2O如催化剂一般,参与化学反应,但是如果这些原理介绍不清,交代不明确,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会出现一些误解从而产生错误。
3.某些前提条件介绍不清。
在许多例题教学中,我们对许多题目的条件往往不注意,不加以挖掘,就不能全面把握题意,就不容易切题,就不能正确解题。
例如:向0.1mol/L的NH4Cl中加入Mg(OH)2固体(少量),发现固体溶解,即发生反应2NH+4+Mg(OH)2=Mg2++2NH3·H2O………①
而向0.1mol/LMgCl2中加适量NH3·H2O,发现有固体生成,即发生反应,Mg2++2NH3·H2O=Mg(OH)2↓+2NH4+………②
从反应①②方程式中分析,两个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正好颠倒,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上产生困惑,易把①②两个反应循环发生,产生错解。事实上理解这个问题一定把握住前提条件,①反应前提是C(NH+4)大,据化学平衡理论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原则,易生成弱电解质NH3·H2O,使反应向右进行,②反应前提是向MgCl2中加适量NH3·H2O,C(OH-)大,据化学平衡理论以及复分解反应的原则,生成Mg(OH)2沉淀,反应向右进行!所以该反应能发生!原来反应①②并不是循环发生,而是反应物的浓度不同,才造成这样结果。这样把条件重点分析清楚,问题也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