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论文3篇

时间:2021-07-0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化学与环境论文篇一:化学与环境论文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出发,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可以从治标转向治本。为此,工业、农业、日常生活等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物料,使化学反应绿色化。

人类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由于人口急剧的增加,资源的消耗日益扩大,人均耕地、淡水和矿产等资源占有量逐渐减少,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保问题就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在为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排放出大量有毒物质,化学工业也为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发达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已开始从治标,即从末端治理污染转向治本,即开发清洁工业技术,消减污染源头,生产环境友好产品。“绿色技术”已成为21世纪化工技术与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科技前沿。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

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以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1采用无毒、无害并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1.1原料选择

工业化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新物料,它们在不断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生活废物,使人类的生活环境迅速恶化。为了既不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又不破坏环境,我们必须研制并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又可循环使用的新物料。

我国也大量使用塑料包装,而且在农村还广泛地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研制可以自然分解或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目前国际上已有一些成功的方法,例如: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前者已经投入生产。光生物双降解塑料研究是我国“八五”科技攻关的一个重大项目,已取得一些进展。

1.2溶剂的选择

大量的与化学制造相关的污染问题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源自在其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物质。最常见的是在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剂。在传统的有机反应中,有机溶剂是最常用的反应介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较好地溶解有机化合物。但有机溶剂的毒性和难以回收又使之成为对环境有害的因素。因此,在无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有机反应,用水作反应介质,以及超临界流体作反应介质或萃取溶剂将成为发展洁净合成的重要途径。

1.2.1固相反应

固相化学反应实际上是在无溶剂化作用的新颖化学环境下进行的反应,有时可比溶液反应更为有效并达到更好的选择性。它是避免使用挥发性溶剂的一个研究动向。

1.2.2以水为溶剂的反应

由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性差,而且许多试剂在水中会分解,因此一般避免用水作反应介质。但水作为反应溶剂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水是地球上自然丰度最高的“溶剂”,价廉、无毒、不危害环境。此外水溶剂特有的疏水效用对一些重要有机转化是十分有益的,有时可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更何况生命体内的化学反应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

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在现代经济中,氟利昂等物质应用非常广泛,要全面淘汰,必须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也应努力回收,尽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产厂家参与开发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氢氯氟烃HCFC和含氢氟烷烃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清洗溶剂等,但这类替代物也损害臭氧层或产生温室效应。同时,也在开发研究非氟利昂类型的替代物质和方法,如水清洗技术、氨制冷技术等。

为了推动氟利昂替代物质和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类是传统的环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额和技术标准,井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欧盟国家和一些经济转轨国家广泛采用了这类措施。一类是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助替代物质和技术开发等。美国对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实行了征税和可交易许可证等措施。另外,许多国家的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还发起了自愿行动,采用各种环境标志,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不带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材料和产品,其中绿色冰箱标志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对自然的加剧破坏改变了自然系统的平衡,导致自然环境加剧变化,就形成难以处理的难题,我们要发扬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近年来,汽车尾气排放的NOx、CO及随后形成的光化学烟雾,使得许多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随着全球工业和汽车业的迅猛发展,光化学烟雾污染在世界各地不断出现。

化学与环境论文篇二:环境化学论文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方法

土壤污染除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外,更为严重的是土壤对污染物具有富集作用,一些毒性大的污染物,如汞、镉等富集到作物果实中,人或牲畜食用后发生中毒。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威胁。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和污染的来源出发,说明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技术要点和技术特点及机理。

Theharmofsoilheavymetalpollutionandmanagementmethods

Abstract:Soilpollutioninadditiontoleadtothedecreaseofthequalityofthesoil,cropyieldandqualitydeclineoutside,moreseriousistosoilpollutantshaveeichment,sometoxicpollutants,suchasmercury,cadmiumandeichmenttocropfruit,peopleorlivestockoccursafterpoisoning.Soilpollutionhasbecomeaglobalenvironmentalproblem,andthe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pollutionoccupiesalargeproportionofhumanproductionandlifeandecologicalenvironmentcausedgreatthreat.Fromthecharacteristicsofthesoilheavymetalpollutionandpollutionsourceofstarting,andexplainstheharmofsoilheavymetalpollution,andintroducesseveralcommonsoilheavymetalpollutionrepairtechnologypointsandtechnicalfeaturesandmechanism

Keyword:Soil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ofheavymetalpollutionsourcedamagerepairtechnology.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其中,一些地区土壤污染已呈严重态势,甚至出现了土壤重污染区和高.风险区。

重金属污染

1、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4﹒0以上的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As和Se是非金属,但是它们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Se和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污染土壤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Hg、Cd、Pb、Cr以及类金属As,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En、Cu、Co、Ni、Sn、V等污染物。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Hg、Cd、Pb、Cr、As,它们被称为“五毒”(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研究进展)。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按其生物化学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维持生物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需元素,但如果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导致机体中毒,如Cu、Zn等;另一类则是生物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非必需元素,也是有害的元素,如Cd、Hg、Pb等[1]。土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相体系和动态的开放体系,其固相中所含的大量粘土矿物、有机质和金属氧化物等能吸持进入其内部的各种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元素,进而在土壤中发生累积,当累积量超过土壤自身的承受能力和允许容量时,就会造成土壤污染[2]。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指Hg、Cd、Pb、Cr、Cu,Ne、Co、Sn以及类金属As等。重金属在土壤中不易随水淋溶,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显的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主要通过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表现其危害,因此具有较长潜伏期。由于土壤、污染物及地域的复杂性,其治理不仅见效慢、费用高,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2、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矿产冶炼加工、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它们以“三废”形式不断向城乡土壤排放重金属,在某些工厂企业的周围有些土壤的Zn、Pb质量分数甚至高达3000mg/kg。燃煤释放也是土壤重金属重来源之一,王起超等研究得出1995年我国燃煤排放汞302.9t,其中向大气排放量为213.8t,北京、上海、天津等超大城市排汞强度较高。虽然近些年城市的供暖供气都已有了很大的改善,煤气的使用和冬天集中供暖使冬季空气污染情况大大改善,但过去的燃煤所释放的重金属已经沉降至城市土壤中,这会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及人体健康产生长期效应。机动车尾气排放既是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也显著引起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汽车汽油、发动机、轮胎、润滑油和镀金部分都能燃烧或磨损而释放出Pb、Cd、Cu、Zn等重金属。对乌鲁木齐、西宁市的研究[6]都证明了这点。据估计,我国到2010年将形成600万辆的汽车年产量,汽车保有量达到4800万辆,而大部分将在城市,这必然会进一步增加城市环境压力。

3、区域内的垃圾堆放也会使重金属渗漏释放到土壤中,使区域土壤局部重金属含量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8]。堆放垃圾在雨水淋洗下会向土壤中释放有毒元素,且由于在表生条件下以有效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元释放到土壤中的主要是其有效态部分。素几乎不可能再结合到残渣态去,这会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增加,污染地下水。大气的干湿沉降是城市中土壤重金属积累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的学者对大气的汞沉降研究较多,而其他重金属的干湿沉降研究较少。

4、48、6.34、349.4g/(hm2·a)。今后应多开展城市大气重金属沉降方面的研究。此外,化肥、农药和地膜是重要的农用物资,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质,尤其是磷肥,由于磷矿中含有Cd,磷矿粉中也含有少量的F,成品肥料中Cr、Sn元素含量较高,且土壤的环境容量较低,在磷肥施用量大的农田能引起土壤中的Cr、As的较快积累。个别农药在组成中含有Hg、As、Cu、Zn等重金属滥用农药在造成残毒污染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近年来,随着地膜的大面积推广使用,大量的地膜残片滞留地中,造成土壤的白色污染,同时由于地膜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含有Cd、Pb的热稳定剂,也加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1针对植物的危害

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引起株高、主根长度、叶面积等系列生理特征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吸收到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能诱导其体内产生某些对酶和代谢具有毒害作用和不利影响的物质,如H2O2、C2H2等类物质。重金属的胁迫有时会引起大量营养的缺乏和酶有效性的降低,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含量有抑制植物体对Ca、Mg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和转运的能力[10]。经过Cd处理的小麦幼苗叶和根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茎和叶中富[11]集的Cd量增加,Fe、Mg、Ca和K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下降。水的状况与蔬菜产品的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广州市农业用得出长期使用富含重金属的污水灌溉菜田,各种蔬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植物生理生态过程、植物产量和品质,如广水城郊由于耕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不同农作物中的Cu、Pb、Zn、检测结果全部或部分重金属超标[12]。重金属污染胁迫可以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根系生理代谢失调,生长受到抑制,反过来,受害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弱,导致植物体营养亏缺[13]。

2针对地表及土壤动物的危害

随着各种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对土壤动物的生存繁衍带来了严重威胁。孙贤斌研究了淮南市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多样性影响,得出重金属污染不同程度地对土壤动物构成危害,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着污染的加重而减少,在重污染的土壤中,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的种类明显减少;重金属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密度类群指数都有减少的趋势。土壤重金属含量对蚯蚓、线虫等无脊椎动物数目、丰富度、生物数量和群体构成等有直接影响。袁方曜等对鲁中地区农田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对蚯蚓群体构成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重金属污染农田蚯蚓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为1﹒5835,而在相比较的普通潮土农田中为2﹒2262,说明重金属污染农田蚯蚓种群多样性水平已显著下降。VandecasteeleBart等调查了疏浚底泥土壤的蚯蚓数和移植率,将调查结果与冲积平原土壤进行比较,发现沙质平原土壤蚯蚓数量明显高于受重金属污染的疏浚底泥土壤的蚯蚓数。

3针对土壤酶的危害

土壤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个敏感性生物指标,更能直接反映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强度和方向[14]。由于土壤酶活性易受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活性的影响,环境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可在一定程度上灵敏地反映出土壤的环境状况。刘树庆[15]应用一元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拟合寻优模型,研究了保定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d、Cd污染与土壤酶活性间关系,发现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Cd含量之间呈指数负相关。Hg对土壤中脲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当土壤中脲酶明显减少时,可表明土壤Hg污染。邱莉萍[16]通过室内盆栽实验,得出Cu、Zn、Cd元素都降低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17]和蔗糖酶的活性。和文祥研究发现Hg、Cd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幅度和强度分别以Zn、Cd和Hg为最大。土壤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合污染并不是各单元素污染的简单叠加,而是更为复杂单元素处理Zn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d<10mg/Kg时表现为激活作用,达50mg/Kg时表现为抑制作用,Cd、Zn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交互作用表现出协同抑制负效应特征。

4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土壤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极易进入人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当人体摄入或吸入过量的Cd,会引起身体各器官一系列的病变,可引发以骨矿密度降低和骨折发生机率增加为特征的骨效应。Pb能导致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殖功能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当人体内血铅质量比达到600μg/g~800μg/g时会表现为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和腹疼等一系列症状。长期食用含Cr的食物,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和呼吸道系统病变,并且出现溃疡和炎症。长期吸入Ni可以引起鼻癌、肺癌,并且可以引起接触性皮炎、肺炎等病症。当金属Hg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酶或蛋白质中许多带负电的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使能量生成、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功能和生长华[19][18]。曾昭研究得出,癌的产生和发展与土壤环境中Sn元素质量分数有关,居住在Sn元素质量分数高的地区的人群癌症死亡率较高。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地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国家土壤环境保护法规、制度、政策等方面的需求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土壤污染途径多,原因复杂(环保总局在京召开首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且污染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污染防治基础薄弱,地方土壤保护工作防治措施缺乏依据和方向,状况不容乐观,面临诸多挑战。同时,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非常欠缺,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尚未形成,法律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是实现土壤环境保护的最主要途径,它对保护土地质量,维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法律角度分析,土壤污染现状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空白,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已经制定了环境保护、土地管理、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基本上是一项空白(论我国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的法律保障)。虽然若干法律中一些零星规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都是分散而不系统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制度。随着我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农业用地土壤污染仍有继续加重的趋势,说明现行立法有限条款的粗略性规定不可能有效防治现代农业技术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满足不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现实需要。而法律的“真空”状态则会进一步滋长土地资源的滥用现象,加剧土壤污染问题。其次,土壤污染防治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混乱。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体制,对于土壤的法律保护,实行管与分管相结合的多部门分层次的管理体制,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对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在这种体制下,管理主体林立,权力和责任分散,不仅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而且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浅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由于土壤污染的来源多样,情况复杂,所以除了职责最多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保护部门、农业部门有环境行政监管权力外,许多其他的部门如水利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等在特定的情况下也有管理权限(我国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研究)。但是,由于法律并没有赋予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对其他行政主管部门的

化学与环境论文篇三:我的化学环境论文

人类社会在化学工业的带动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讨论中国如今的环境现状以及化学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如今面临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环境污染问题,因为人口数量庞大,资源的使用扩大以及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加工制造过程中向环境不断地排放有害物质,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污染同样对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面积的减少,温室效应、酸雨等;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已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成为影响经济、制约社会的重大问题。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破坏。下文我们将从化学角度来分别讨论这些问题。

一、水污染

1.水污染现状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大部分的河流、湖泊、海岸和地下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七大水系中有70%存在严重的水质污染、有400座城市以上存在水源不足问题。例如:大辽河水系污染严重。监测的50%的河段为超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汞、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部分湖库和水库存在汞污染、砷污染,部分人喝着受过污染的地下水,这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水污染已经陷入危机状态。

2.饮用被污染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

长期饮用被含有Hg的工业废水污染的水或者吃含有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会导致人们患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痛苦地死去。而孕妇还有可能生出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和畸形的儿童。还有一些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有致癌作用。

3.污染的三大主谋

(1)是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的工业废水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这也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2)是农业废水。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而氨肥极易溶解而被冲人水体中造成污染。除此之外,杀虫剂的大范围使用,也造成水体的污染。

(3)是城市生活污水。近年来生活污水的总量在不断增加。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低于20%。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二、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的污染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以汞、镉、铅为代表的重金属无机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就很难分解,它们以各种化学形态或化学状态存在。它们存留、积累在环境中,随着河水大气的流动进入大气、水、土壤中从而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他们还有可能存在人们吃的食物里,对人们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三、大气污染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据统计,大气污染已使我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而且我国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我国的酸雨面积已占国土资源的30%;还有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世界第二,二氧化硫的排放已是世界第一。因此大气污染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1.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猛增,特别是原煤的大量使用,但是不论工业还是居民的燃煤使用,其燃烧效率都不高。这也造成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过多的一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有机酸及悬浮固体物,据研究表明,我国大气中87%的二氧化硫来自烧煤。另一方面,我国机动车的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尾气也含有很多有害化学物质,特别是铅。当这些化学物质排放至大气环境中,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使得雨水之pH值降低,最终形成酸雨。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健康方面,酸雨可使人们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在生态系统方面,酸雨可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和农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降低,酸雨还能使森林和植物树叶枯黄,病虫害加重,最终造成树木和植物的大面积死亡。

2.温室效应的形成及其危害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工业发展和人类对森林乱砍乱伐,人们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已远远超过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能力,最终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从而使得气温升高。

温室效应可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除此之外,还会使地球上的病害虫增多。

3.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及其危害

如今的社会,氟利昂被当作制冷剂、清洗剂、塑料、日用化学品、消防器材等物质广泛使用。但是氟利昂能使臭氧层遭到破坏的。氟利昂具有稳定的特点,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几百年,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会破坏臭氧分子。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会使全球臭氧量减少从而使大气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减小,这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引起人们的免疫机能衰退、皮肤癌,白内障等一系列疾病;同样会使藻类恶性生长,破坏海洋食物链以及整个海洋生态。

对于化学品的污染控制以及保护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和思路,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健全环境立法,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比如对环境保护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应依法给予追究,对人身由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应依据法律给予处罚和赔偿。让人们充分明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2.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企业应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3.开展低碳技术,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有害化学物质向环境中排放。全面推行清洁技术改造,通过改革工艺设备,尽可能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采用无毒无害物质替代有害原材料、设计清洁工艺、生产清洁产品,在污染的源头削减污染物和废物回收利用。最大限度消除或削减有害物质的排放。对通过预防不能解决的污染物,应采取源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处理处置,使污染物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4.保护森林并大面积植树造林,以保证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结语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污染环境,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为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一起创造美好家园。

[化学与环境论文3篇]相关文章:

1.化学课堂心理环境

2.化学教学小论文

3.化学工业的分析论文

4.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论文

5.化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6.高中的化学理论在环境方面的解释

7.化学教学应怎样渗透环境保护知识

8.化学教学小论文范文推荐

9.绿色化学论文参考文献

10.光电化学与多孔薄关系毕业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