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1-07-2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通过直观的现象体现其中的规律,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中学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随着知识深度和升学竞争压力的增加,加之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相当比例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因此,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最佳方法和良好途径。如此,中学化学教学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的课题。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以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尊重和理解每个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展示教师个人魅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科魅力,营造一个平等、快乐、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样有利于师生间进行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爱与平等是融洽课堂气氛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立足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语言上多鼓励、行为上多肯定、做法上多赏识,让学生产生平等、被认可的心理体验,从而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学生在平等、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快乐的学习情绪,并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化学式的书写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角码不能都写到元素符号的前面,而是写到元素符号的右下角?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用简单生硬的口气告诉学生“教材上就是这样”,而是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和元素符号右下角的角码的含义,从而创设出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表现得相当活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让学生的心理和个性不断发展和成熟。

二、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协同合作能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采取以合作探究为主体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分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式教学等,鼓励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合作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协同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会与他人共处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个体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普遍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个性习惯,缺少分享和合作意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为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探究的内容,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集思广益,共同设计出优化的实验方案。然后小组成员根据设计的方案,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同时,组织小组间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多化学实验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要经过多次反复实验,进行反复思索、讨论、修正,才能最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深切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分享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竞争心态和和谐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这是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实验数据的得来,每一个实验的变化,每一个成功的实验现象,都是经过不止一次的设计、实验、修改,再设计、再实验、再修改得来的,尤其需要认真坚韧科学严谨的意志品质。以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五分之一的实验为例。该实验对装置的气密性、药品的用量、打开止水夹的时机,以及对实验的细致观察等都有严格要求,学生很难一次获得成功。有的学生打开止水夹,没有发现烧杯的水进入到了集气瓶中;有的学生做的实验结果远远小于1/5.这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认真反思,找出症结,进行改进。很多学生做三次、五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挫折,又一次次从头再来,最终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无形中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他们在逆境中的坚韧毅力,在挫折中持之以恒、不折不挠的精神。还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以及以事实为基础、不凭空臆造、不弄虚作假的科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道德品质。通过观察实验的千变万化,也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不停变化,变化是绝对的”哲学思想。

四、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新修订的2011版课标指出: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变化的倾向。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缺乏自信,就容易导致自暴自弃,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和学习障碍。

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努力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成绩存在一定差异。而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有很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化学有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感觉学习越来越吃力,尤其是第三单元中“物质构成的奥秘”以及第四单元的“化学式和化合价”等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的出现,使部分学生感觉力不从心,逐渐淡化了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开始减退,学习成绩开始下滑,还有学生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焦虑的情绪。为了解除他们的内心困扰和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更多积极评价,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回答问题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学生有闪光点,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和表扬。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鼓励和欣赏,要让学生有很强的自我存在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变自己的短处,在评价和交流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五、在学科发展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班杜拉说:“很多社会学习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实际表现及其带来的相应后果而获得的。”化学发展史不仅揭示了化学演变的历程,而且讲述了很多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化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为素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精神。例如,教师在讲到纯碱时,充满感情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学家、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侯德榜,他为了打破外国技术垄断,在实验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全部身心,最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让学生在充满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在讲空气中的氧气时,向学生介绍氧气的最早发现者之一--舍勒,他一生贫寒,但勤奋自学,执着追求,坚持用简陋的仪器在条件很差的实验室里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对化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讲到分子和原子时,介绍近代原子理论提出者--道尔顿,他患有色盲症,但却从不向命运妥协,一生勤奋、坚韧,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了多种化合物的组成,于1803年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原子量表。

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动人事迹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对科学无私奉献、执着追求的勇气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坚定了他们在求学道路上执着追求的信念。

总之,中学化学教学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情操,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慧.论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J].华章,2010,(13):97-99.

[2]傅林.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S1):83-85.

[3]孙刚.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N].天津日报,2005-12-21(005)。

[4]何立华.浅析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4):66-67.

[5]唐琳,吴鑫德.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化学教学,2010,(2):3-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