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摘要:通过个案研究方式,根据高2学生程度的不同和个体差异,结合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宗旨和化学课程的特点。提出:选择恰当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ResearchandReflectionontheParticularTeachingCasesofChemicalResearchingStudyinSeniorHighSchoolGradeTwoLIANGGuang-fei(GuiyangCityNo.1MiddleSchool,Guiyang550002,China)Abstract:Throughthemethodofparticularcaseresearch,accordingtoseniorhighschoolgrade2students'differencesindegreeandindividu-alityandcombiningthepurposeofimprovingstudents'integratedquality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chemicalcourse,thisarticleadvicestocarryoutchemicalresearchingstudyindifferentlevelclasses(andstudents)bychoosingproperknowledgepointsandusingdifferentmethods.Key:words:seniorhighschoolgrade2;researchingstudy;chemicalteaching;particularcaseresearch2000年1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正式将研究性学习列入课程计划。1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学生自主研究、合作学习为主要策略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在崭新的教育理念下逐步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担负起教学改革的重任,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狭义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1、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教学如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许多专家和同行已经进行了不少的探索和实践,我着重就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探索,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化学素养,确立研究性学习与基础课程相结合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有了1些收获和体会。研究性学习与其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1样存在着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根据学生班级的程度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使之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之1。因此,我在进行高2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个案研究中,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程度的班级和学生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分流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研究对象贵阳1中2006届高2(9)班(理科实验班,全班48人),均为各级各类竞赛的获奖者或中考成绩优异者,学习积极性高,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并形成了较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学生。高2(11)班、(12)班(中澳班,各56人),相对高2(9)班而言,程度较差,学习积极性、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中考未达到贵阳1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3、实施方法两种实验类型差异明显(班级中考成绩平均分相差达120分),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教学效果,所以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不同的方式:针对高2(9)班的学生,我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恰当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资料,实验对比,然后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学生依据兴趣选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社会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进行化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兴趣,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高2(11)班、(12)班的学生,我采取了选择适当的知识点,先由学生根据学案分组、分点进行自学,然后同学之间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讨论、交流,老师进行引导、点拨和点评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使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对知识的掌握较为牢固,理解较为深刻,运用也较熟练。4、研究结果高2(9)班共选择各种研究课题7个,参加学生48人,参与率达100%,结题7个,其中“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中水的催化作用”、“影响原电池性能的因素”、“关于干燥剂的初步探究”等研究课题,达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已经申报贵阳市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比。有92%的学生感到通过参加这类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加深了对课堂、课本知识的掌握,提高了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自己的实验和动手能力,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高2(11)班、(12)班的学生,通过调查、访谈和考试成绩统计分析,发现经过1个学期的学习,使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从原来的37%上升到85%;,有78%的学生化学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90%的学生认为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使自己的学习方法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在2005年1月贵阳市学期统考中,高2(11)班、(12)班化学考试平均分第1次超过贵阳市重点中学化学统考平均分。5、对研究结果的思考通过对高2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对比的研究,我认为,要搞好研究性学习必须注意以下几点:5.1注重教材内在的知识体系,挖掘其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新教材的编排,我认为贯穿的理念是:高1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知识的工具化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把握;高2侧重于对化学知识系统化体系的建立,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各类化学问题作好知识体系上的准备;高3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1步发展打下1定的基础。新教材编排理念的这些变化,无疑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领悟教材的编写内涵,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知识点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使得研究性学习的学案和课题能紧扣教材,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举1反3。在新教材中,有许多适宜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例如:《氮族元素》1章中,结合“氨铵盐”、“硝酸”等相关知识,可以选择“农业生产中常用化肥的成分调查”课题;《化学平衡》1章中,结合“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选择“化工生产中化学平衡原理的运用”课题;结合“电离平衡”的相关知识,选择“生活中的小窍门———巧用盐类的水解”课题;结合金属的知识,选择“铁制品和铝制品的抗腐蚀性比较”、“水果电池的比较”等课题;结合有机物的相关知识,选择“汽油的成分探究”、“常见烃的衍生物在生活中的运用”、“糖类油脂蛋白质———人类营养物质探谜”等课题。在学习了“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后,我根据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学习、巩固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了“盐桥电动势内阻”的研究课题,高2(9)班以熊堃为组长的8位同学,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了高等学校“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相关教材,通过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等1系列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找出了影响原电池性能的因素,设计了提高原电池效率的方法。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目前尚未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参加高考取得较好的化学成绩也有1定帮助。5.2注重对学生的差异研究,有的放矢,增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教育的精髓在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研究性学习,我们都应遵循这1教学规律,否则,统1的、千篇1律的教学模式,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1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学案和课题,既满足层次较高、基础扎实、成绩较好的学生进1步学习的需要,又能使基础较差、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能够通过研究性学习较好地掌握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1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先后与理科实验班的同学讨论、设计了1系列具有1定难度,但又符合高2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究课题,例如,以郑宽同学为组长的7位同学完成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中水的催化作用”研究课题,同学们先后查找了大量资料,进行了实验设计并完成了多次实验,最终写出了结题论文。同学们在研究后记中深有感触的写道:“对于1群中学生,要研究相当于大学本科深度的课题,的确是1种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我们的许多知识储备都还不够,但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很多,我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真正算得上是研究性学习,而不是1般的资料汇总、分类和排版,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在实验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我们的成果是我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勇于追随思维火花的见证。”这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后发自肺腑的心声,是他们学习后有所收获的自豪的宣言,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为他们今后进1步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他们研究能力和化学素养。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我则设计了以教材中知识点、难点为突破口的研究性学习学案,让同学们开动脑筋,互相讨论,相互启发,进行交流,老师适时适当给予点评。这样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到学习中的难点,而且为突破难点,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掌握牢固,而且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了同分异构体知识之后,我为同学出了这样1道题,组织同学们思考、讨论、交流。习题:进行1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CH3)2CH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H2CH3;该题实际上是变换1种方法考查同分异构体这1知识点,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仔细分析发现,它实际上是考查烷烃作为母体时,其它官能团在这1母体上的位置异构。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得出了结论:要确定烃的1卤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关键是找出烃分子中的氢原子类别,有多少种“等效氢原子”就有多少种卤代物。按照这1原则判断A、B中含有4种“等效氢原子”,C中含有2种,只有D中含有3种,即只能生成3种沸点不同的产物,所以选D。这样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较好的掌握了重点、难点知识,而且开辟了新的思维方式,学到了好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5.3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实用性,使之更加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在过去的化学教学中,我们通常只重视知识的本身,而不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学生对许多化学知识之所以没有兴趣,而且掌握得不好,其中1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了解它们的广泛用途,不知道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作用,因此很难对这些化学知识产生兴趣,也很难将这些化学知识消化吸收。而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之中,而且只有在生产和生活中才能得到广泛的发展,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是看得见,摸得着和能应用的科学,让他们与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联系起来,并让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运用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我和同学们1道设计了“魔幻厨房—厨房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反应”、“皮蛋制作中的化学”、“关于干燥剂的种类,原理,性能及使用范围等初步探究”、“食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1系列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这些课题源自于生活,家长、邻居,甚至于同学都可能成为课题的导师或参与者,使学生们学习兴趣倍增,产生了学习化学的动力,因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学习效果10分明显。并在教师正确引导下能够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使其化学素养得以不断提高。5.4注重人文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作用,加强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21世纪的人才,是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品质。因此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就应该注意从小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使他们不仅具有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完整的人文意识。化学的发展历程表明,它既能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也给人类造成了1定的灾难。因此,化学研究性学习中有1个很大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新1代人中培养必要的人文意识。人文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热忱,2是让学生具有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候德榜、张青莲、凯库勒和门捷列夫等化学家对科学的执着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能深深地感染同学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们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学习他们诚实、勤奋、认真、自信、谦逊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波尔、候德榜等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操必定会令学生们在感动之际肃然起敬,这些都是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意识培养不可多得的极好素材,应该在研究性学习中,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振撼,对塑造自己良好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此外,通过对环境和污染情况的调查和防治等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和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这些人文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还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新世纪需要的建设人才,这是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天职,也是我们在设计,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和必须考虑的问题。6、结束语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1个新生事物,1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没有固定的,现成的和成熟的教学模式可以照搬,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革和进取,不断地用新的教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与学生1道在改革中发展,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中共同成长。使得研究性学习这1在新教育理念下形成的新教学形式能够不断完善,不断充实,日趋成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