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1-07-2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进行。化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必须改革课堂教法。

根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三个原则从四个方面努力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个原则是:(1)不代替教材讲述估计学生看得懂的内容。(2)不剥夺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的权力。(3)不放弃教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放任自流。

四个努力的方面是:(1)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每一堂课都应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条件和途径。(2)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和发言权,提出运用旧知识不能直接解决的新问题,按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联想、讨论、探索的过程,帮助他们解惑释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演绎、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每一章节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知识规律化、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纳入知识结构的体系。(4)加强习题练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以后,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生,主要是通过做练习题来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通过教师日积月累的点拨和学生的勤练来实现的。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中,一开始就提问学生:“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学生回答:“显中性。”我演示了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全体学生感到惊奇,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再用pH试纸检验醋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这样抓住学生急于求知而又无法得知的最佳思维的时刻,指点他们思考、探索、讨论、表达,师生共同活动,运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移动观点,分析了水解的原理,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突出了其本质。同时与中和反应对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盐类水解”概念。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水解的本质?还需通过练习加以检验,如“氯化铁、硫化钠、碳酸氢钠都会水解吗?能水解的写出离子方程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通过分析归纳,按盐的组成判断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概括出“强强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的水解规律。趁热打铁,还可以将这一部分知识及时迁移到高考试题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概括出“单水解不影响离子大量共存,而双水解影响离子大量共存”的规律。同时归纳出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的“三看”。即一看离子间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二看离子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三看是否发生双水解。这样使学生由感性→理性→应用→巩固,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理想。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的教学设施来确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根据化学科学的规律和特点。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