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键是靠我们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教材的编排渗透着新课程的哪些理念?有何意图?教材的前后有何联系?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起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要上好一节有效、高效的数学课必备的前奏。所以准确把握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而准确把握教材最关键的是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适度掌握,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五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这两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
二、优化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创设有效的学习情景
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
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应用题总是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6只鸭子。此时,教师不必直接出示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学习、亲近大自然的动机。
2、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又是一个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才能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应该怎样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教学中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教师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性质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例如我在教学“15-8”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思考准备怎么算,并将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有的是通过数的方法得到答案的;有的是用破十法算出答案的;还有的是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算出答案的。这些不同的思维相互碰撞,让学生学到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有利于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
三、优化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每一次练习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习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其次,练习要有“味”,这指的是练习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再者,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最后,练习要有“时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