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主体参与数学课程策略
[论文摘要]主体参与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主体参与可以创造数学课程的理想境界;促进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实施的策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参与欲望;联系社会实际,引发参与动力;注重过程启发式教学,引导深层次参与。
一、主体参与是数学课程场的核心因素
生动活泼的课程形态是由理解、沟通、主体参与和互动这四个活性因素构成的。它们是形成课程机制不可或缺的因素,又是课程形态的基本内容,同时,它们也是对现代课程的总体描述。由于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形式化的抽象思想素材,数学活动也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因而数学课程上述四个因素的作用尤为明显,主体参与又起着核心的作用。
1.理解。数学课程的运行是建立在对意义符号理解的基础上的。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发生在课程主体的自身内部,它是单个主体在数学课程运行中的心理行为,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心理学前提。
2.沟通。只有个体的内隐理解行为,数学课程还是不能发生的,还要主体的信息、情感的交流,即沟通是课程发生的前提。数学课程的实质就是数学意义在师生、生生中创造与分享的一个过程。
3.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数学课程实施的起源性机制。数学课程作为一种发展性活动,必须依靠主体参与才能顺利完成。数学课程运行中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提升学生个体在课程运行中的地位才能使数学课程变得更具有效性。
4.互动。互动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数学课程就是多元互动的结果。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现代数学课程强调每个课程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互动中可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使其主动建构知识。
总而言之,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到数学课程系统中,才会有他们对数学课程内容与活动的理解;沟通是个体以主体参与为基础在活动中的一种交流;互动首先需要个体学生的主体参与。因此,在理解、沟通、主体参与和互动四个因素当中,主体参与是最关键的因素,它是数学课程场产生的根本。
二、主体参与创造数学课程的理想境界
1.主体参与过程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
强调以主体参与为本位的数学课程,才是现代课程观认为的理想的数学课程境界。
主体参与过程中的数学课程内容不单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载体,而是作为社会类主体的代表与课程主体情感的沟通。师生在主体参与活动中与教材相遇,必然融为一体,产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不是简单对立的主客体关系,学生通过对数学课程运行中活动的参与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诠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课程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主体参与是构建和完善数学认知结构的关键
学生有意义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贮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是内部心理上的思维创造过程。以这种方式对新知识所建构的意义植根于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这是靠外界力量所不能达到的,当然也不是教师能传授的。这也说明了主体参与是数学课程实施的关键,没有主体参与就不会有实现数学课程的理想境界。
三、促进学生参与数学课程实施的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可从以下几点去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参与欲望
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首先要创造一个便于主体参与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沟通与互动中引导、促进每个个体的知识建构。
2.联系社会实际,引发参与动力
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而这些问题是呈现开放性的,解决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在对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解决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新颖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从而引起参与解答问题的欲望,并能在参与过程中交流、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这种成功感是激励学生不断参与数学课程的内动力。
3.注重过程启发式教学,引导深层次参与
要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教学中应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当前数学课程实施的效率普遍较低,要有效达成数学课程,首先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坚持参与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性质的发生过程、参与解题的思维分析过程、参与错误问题的剖析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升.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主体参与[N].中国教育报,20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