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教学中注意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去猜想、去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关键词:主体自我监控情境检验理论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入,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课程改革把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要想真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必须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
自我监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心理活动。它不仅是影响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关键性因素,而且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具有自我监控能力是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而缺乏自我监控能力,人的主体性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体现。
中学生处于学习的过渡阶段,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与吸引,很容易迷失自我,在学习道路上出现偏差,误入歧途。所以要增强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摆脱对周围环境、事物的依赖,合理地制订个人计划,并努力达成学习目标。下面就联系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一、教学中注意设计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适当的情境中去猜想、去发现,这样更容易使学生获得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冀教版九年级下册《三视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这节知识的兴趣,本节课我以三视图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之一——“三用塞子”为导入话题。课前我先在木板上挖了三个孔,它们分别是正方形、倒“T”形和圆形,在课上我提出问题:“如果只用一个塞子,使得它能堵住每一个孔,塞子的形状应该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很高的兴趣,他们纷纷猜想塞子的形状。在他们稍作争论之后,我拿出了已经制作好的塞子,并示范了如何用它堵住各个小孔,学生感觉很神奇,一致要求我告诉他们这个神奇的三用塞子是怎么制作的,由此顺利地导入了“三视图”这一节的内容。
学生看后跃跃欲试,寻求方法。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学习找到解决悬念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这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
二、在教学中适当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通过交流才得以深入和发展。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差异,他们对同一数学知识的理解会具有个人特点,因此,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彼此解释各自的想法、相互理解对方的思想就非常重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所学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处于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中,既有利于每位学生充分呈现思维和监控的过程,又有利于每位学生清楚地观察了解到他人的思维和监控过程。长此以往,学生的监控能力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一个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很好的途径。
三、培养学生的检验意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思维快,但思维的广度较窄;有些学生阅读速度快,但视觉角度较小,这就容易在解题过程中造成失误。所以要注意解题以后的反思,这样不仅使学生养成对解题过程进行检验和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定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教学活动更要在教育学、心理学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人的需要至少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各种表现都与其想满足某种需要有关,有的学生努力进取、遵守纪律,是想通过好表现获得别人的赞赏、尊重、实现自我;而一些自控能力差、时常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学生同样也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调查、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由低向高的层次使学生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创造机会让学生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减少甚至不再出现不良行为,逐步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
一个人的自我能力不但在学习阶段对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与一个人一生的成败息息相关,所以在初中阶段,大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一项重要而又长远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