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会。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
对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同时要树立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是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人们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儿童从入学开始,就要处处听从老师的安排,争做一个听话老实的好孩子,一天到晚都在老师划的圈圈中打转。繁重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时间去实验和创新,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力潜能被扼杀殆尽。在当前实施以创新教育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角,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每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并不是高不可攀。然而,创新的灵感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才能诞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才能有所创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民主型教师的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最佳。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触、协力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师生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开启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尤其对后进生更加“偏爱”,对他们回答的问题,极力寻找思维的“亮点”加以赞扬。使每一位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信任和期望,体验成功和自信,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创新愿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引导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这个平行四边行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就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十下底)×高÷2。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创新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题,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自已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感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36人住宾馆,有3人间和2人间,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先让学生从2人想起,再从3人间想起,最后让他们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这样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充满着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还用着教师去多讲吗?
4注重开放探究,引导发现创新
恩格思早就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新。”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联想、试验、类比、归纳、猜想出结论。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题目,如: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出示圆形实物,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的概念。然后教学生用圆规画圆,再把画出的圆对折,找出圆的直径、半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索,使学生领悟到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也使创新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环境,指导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科的持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展开思维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