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应用研究
目前,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幼儿教师对操作活动的重要性不够重视,有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不够熟练,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出现一般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有的幼儿教师在给幼儿操作材料进行操作的时候,其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关系不够突出,幼儿难以从中获取知识。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动手操作不够规范,只注重表面形式,使得大多数幼儿只是机械的模仿教师的动作,操作活动的重要性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积极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操作材料是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的前提基础。操作材料应该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保证,教师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得幼儿主动操作学习。同时,还需要注意操作物的直观形象性和可操作性,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必须能够动手摆弄,拼拆和移动。从而可以让幼儿多种感官进行协调配合,数学关系的感知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的时候,应该每人一套,还可以收集废物进行再次利用。例如,教师在教幼儿简单加法的时候,可以列出1+2=?和2+2=?等加法算式,让幼儿利用手中的木棒材料辅助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根木棒代表“1”,根据算式操作木棒教学,引导幼儿在材料中取出一根木棒放在左手边,再取出2根木棒放在右手边,并将两堆木棒合起来,问幼儿总共是多少根,让学生及时掌握简单加法的知识点。
其二,操作材料应该突出物体的数量关系。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应该要突出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本质属性,从而让幼儿在和材料相互作用中对将要学习的数学关系引起应有的注意。对数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感知,并得到具体的理解。同时需要避免操作材料其他因素对幼儿理解的干扰。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先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比较物体之间的厚度,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厚度差异较大的,其他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等应该相同,不要有太过复杂的干扰。让幼儿一接触到操作材料的时候,就能够正确的感知到物体之间存在厚度的差异。同时,也可以利用材料引导幼儿进行算式计算,例如在教幼儿利用相同形状的材料进行6-3=?的计算,可以引导幼儿在六个形状相同的材料中拿出三个,剩下多少就是6-3的得数。从而让幼儿数量掌握数量之间的变换和加减法运算。
其三,保障一定的操作时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运用操作活动来教学,幼儿通过操作物体,将动作转变为思维活动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操作时间,使得动作能够更好的向思维转化。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和发现,从而有效的培养敏捷和灵活的思维,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总结
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操作可以让幼儿了解数学、亲近数学,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提高幼儿多方面的素质。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等,操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个性,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