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论文

时间:2021-06-1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计算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占有一定比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时期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更加丰富,这也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要求,提出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方法,以期对一线计算教学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我国大部分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味地用讲题和做题的方式来追求数学成绩的提高,忽视了数学教学的真正内涵。因此笔者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首先要关注学生对算法算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要打好数学基础,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掌握计算方法,其中,学生计算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有一根3.7厘米的木条,要将这根木条做成0.7厘米。问学生可以做成多少根?最后还能剩多少米?经过计算学生大多都算对了能做5根,但是最后一空有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计算,他们填的2,有很多学生对算理不能正确掌握,0.7米做成一根,剩下几米,算式就是3.7-(3.7÷0.7)=?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知道问题条件就能明确算出计算方法。他们通过列竖式计算知道第一空是5,余数是2,学生对余数和被除数并没有概念,对余数的数位更是不知道怎样理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当除数和被除数发生不同的变化时,数位就能决定余数的大小。所以正确答案是0.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以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目的,使学生们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原则,不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对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主动进行沟通,找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阻力和问题,并努力引导学生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分享,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师应熟练掌握教学专业知识并进行延伸

教师可引导学生们对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辩论,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意见,必要时还应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最终策划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学习具有实效性的数学知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习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巧妙的结合。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智力情况及学习能力方面为出发点,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认识分数”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然后进行问题引入,让学生思考:将物体分成一半利用数学符号应当怎样表示?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中的分数符号,然后要求学生展开小组合作,通过探究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1/2。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可组织他们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图画的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宝贵的经验。实践证明,直接操作可以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帮助他们举一反三,从而提升了抽象思维能力,还建立起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理念。

四、加强学生的算理能力,加强公式推导

学生掌握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们自主地解决问题。运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调节,只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才能保障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提出问题后让学生主要解决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是怎么计算的,教师把自己的疑问和教学设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成共识。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课程的章节时,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棒球队”让学生对平均数有新的认识。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的人数不是固定的,让学生从中看出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同,并且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说明每个小组应该是多少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调节课堂氛围,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和建议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是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数学知识要进行灵活的把握,从而使学生更加富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例如,在计算864÷8这道算式时,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审题,正确地判断出商是三位数,这样就不会忽略掉中间的0。又例如:在计算756-77+23,同样也是让学生认真审题,是加减相互结合,如果遇到加减问题就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这样学生就不会先算加法,然后再计算减法的错误了。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设置主动提出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但激发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对于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习惯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合作教学的重要作用。

六、结束语

计算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技能,它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计算能力,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以及今后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元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有效管理路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2):45-460.

[2]周玲燕.新课改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中华少年,2015(17):478-479.

[3]赵登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创新教育,2017(4):182-183.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