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图形工具,将抽象繁杂的理论以可视化的直观形式进行呈现.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逻辑思维,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期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怎样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发挥数学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在于教师在授课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顺应而生,将数学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的图示,呈现给学生,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怎样对初中数学教学发挥重要作用,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是由“世界大脑先生”东尼博赞创于20世纪70年代,犹如大脑的神经网络,将大脑的思维、想法完整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工具,有助于提升人脑的发散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工具引入到教育领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建立在教学方法与思维导图工具结合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应用思维导图展示知识的完整性.数学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通常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板书或者PPT课件的形式呈现的内容,都是大纲式的,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罗列,虽然能看出知识的层次,但是每个知识点并没有进行发散思维,同时这些知识点之间有无关系无法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并不相同,有的学生不仅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能够联想到更多更深的层次,但是有的学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后,可将所学知识整体框架体现出来,发散的思维点都可用形象的图示进行展示.当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发散思维能力就更强,这好比“大脑”需要不断开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展示与掌握知识的完整性.
(二)应用思维导图提升做笔记的有效性.做课堂笔记是每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一种方法,主要记录学习重难点内容,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及复习.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记笔记仅仅是抄写教师提供的纲要式要点,无法感受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更无法实现及时记录知识点产生的联想.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笔记中,可以发挥做笔记的核心作用.课堂笔记需要做记录的是重难点及解题思路,思维导图运用线条实现了这一作用,可对各知识点之间进行明显标识,省去复杂的文字注释,节省做笔记的时间.另外,对于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思路与问题可以立即进行标注,以方便课后进行整理.当然,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后,在课后要及时整理、完善,不能直接作为笔记使用,完善后的思维导图,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应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并不是将别人的思维模式进行记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它注重用工具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思考,从而能够自己分析与解决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可用“树状”结构表达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于解题者来说,通过构建“问题图式”,形成问题的认知结构,即使面对再复杂的题目时,也能逐步分解,调动大脑中的“问题图式”,构建“问题解决”方式,直至解决问题.思维导图应用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问题图式”,对数学问题包括的信息进行分析,独立思考,形成一套完整的问题解决思路.思维导图的应用,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形成一套自己的解题思路,较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展示知识的完整性、提升做笔记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个方面阐述思维导图的应用,希望能为更好的思维导图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春瑛.学海无涯“图”做舟———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6(2):6-9+48.
[2]何远荣,冯丽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探究[J].好家长,2016(17):7.
[3]陈1云清.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习题课中的设计原则[J].学子(理论版),2015(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