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目前,我校学生的60%是外地学生,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流动性大,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少,居住条件差,根本谈不上什么学习环境,家长文化素质低,更谈不上良好的学前教育。由于父母工作变动,导致中途从外地转来的学生,面临着知识衔接上产生的“断层”,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要使他们的学习有所改观,必须从培养这些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入手,这不仅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学校及教师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主要是在学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将自己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一谈。
关键词:外地学生;数学;习惯;培养
一、注重兴趣引导,促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兴趣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课上认真学习,同时也应要求他们在课余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课下学习条件并不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自发学习。例如,学生假期可以结伴去图书馆做练习,或去书店看书,这样可以避免在家学习受干扰的不利因素。
二、加强方法指导,养成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1.通过课堂督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开始时,每节课布置预习任务,明确要求,做到有布置、有任务、有检查,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之后可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如此坚持一段时间,大部分学生都会养成预习的习惯。
2.以课后作业与辅导为载体,逐渐养成学生复习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水平,才能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在两个平行班,其中一个班要求上数学的那天必须把当天所学的内容认真复习。另一个班则没有明确要求。同样的教学内容,要求复习的班级能很快吸收,学习的兴趣更浓,感受成功的喜悦更明显;而没有要求复习的班级对新知识的接收能力很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强,课堂纪律与效率都不如有复习的班。这说明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不管以小组长领着组员复习的形式、优差生结对子互助复习的形式,还是由教师亲自督促学生复习的形式,都得坚持学生在校把当天所学的内容至少复习一遍。开始时教师较辛苦,待学生养成一定习惯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作业要求,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师应怎样有针对性地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作业,培养良好习惯呢?当然,教师应尽量在课内安排作业,结合课上的内容指导学生应用课本知识完成作业。课内小练习将课后部分作业或练习有机地设计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这样既加强了课堂训练,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课堂上进行练习有利于分类指导学生,在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可重点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如果提前做完了规定的作业,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题去做,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也满足了优秀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体现了分层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注重学习细节,形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这是培养学生检验能力与习惯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从小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不负责任的态度。自我检查习惯的养成对于生活环境复杂、学习条件简陋的农民工子女学生来说其作用不仅仅在学习上,更会影响今后他们自身的发展。培养学生自省自查的良好习惯,让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正视自己,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在实践中摸索一套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学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都能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