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类毕业论文致谢,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培养路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法律知识及法律意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如何对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内涵入手,结合目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从目前我国大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自身因素等多角度分析了缺失的原因,力求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 键 词】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原因;培养途径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中,由于法治观念淡薄、法律素养低下,近些年来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并呈现增长趋势.根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社会刑事犯罪中约占33%,其中大学生犯罪约占1%;“文革”期间,青少年犯罪开始增多,占到了整个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学生犯罪占2.5%;而近几年,青少年犯
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一、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内涵
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指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其在头脑中经过深思熟虑和融会贯通后内化的法律情感、法律意志和法律信仰并据此形成的运用法律的能力.它是大学生群体对于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以及运用法律能力的高度统一和综合体现,其包含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知法、懂法为前提.这要求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获得对法律的认知和经验,包括基本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基本法律知识是指作为普通的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法律常识,包括一般的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和我国主要的部门法知识,并据此能够基本判断案件的性质和决定行为的取舍.而专业的法律知识是指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是表现为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其法律素养的重要标志.法律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现行的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认识、评价、情感体验等各种意识现象的总称.[1]良好的法律意识决定着良好的法律行为,它要求大学生在对法的认知、评价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法律产生信任与尊崇,并以之作为其行为准则.
三是具备以守法、护法为目的的法律能力.法律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长期的法律知识储备和践行中形成的,运用法律来规范和指导行为,解决矛盾冲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追究违法行为的能力.在法治国家,守法是一个国家对公民的最基本义务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守法的深层含义是护法,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维护法律的尊严.
二、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普法教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青少年一直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在“二五普法”中还明确强调了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大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正在逐步养成,但同时也呈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知识现状
在我国,学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到了法律知识,但更广泛地学习法律知识是在大学阶段,非法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会开展一门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法律基础》),学校也会开展各种法律讲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可以说,对大学生实现了法治教育的目的.但由于篇幅和课时的限制,《法律基础》只能作一些原则性的介绍,大学生对根本法和基本法律的学习掌握从总体上来说并不太理想,不能满足其生活及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他们倾向于学习民商法、刑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知识,倾向于看法律案例、听老师讲法律故事,缺乏对法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更有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修学分应付考试,没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法律事件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到表面,这就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完整的法律知识结构,遇事很难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判断.其二,《法律基础》内容较为简单,法律的篇幅仅仅只有两章的内容,使得大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可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个别学生因不知法而犯法,他们不能将法律知识真正消化,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一旦遇涉法事件,便不知所措.其三,对与自身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够,学生应主动结合自身专业,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法律意识现状
当代大学生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对法治环境有好的期待,而且也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法律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感性法律意识,但对现代法治精神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总体上缺乏.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是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比如,多数学生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但对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却知之甚少.他们的法律意识处于片面的不系统的法律层次,在理性认识上缺乏对法的本质、作用以及法律所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有义务性法律意识,但权利本位理念缺乏.在我国古代的典章律例中,虽然详细规定了老百姓对于国家应负的种种义务:纳程、守法、尽忠、服徭役、服兵役等等,但却丝毫没有关于公民权利的明确规定,义务本位,重义务、轻权利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神实质,这种法律传统的惯性一直延伸到今天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治的本质是对人权的张扬,而非对人权的控制;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抗衡,而非对权力的服从.我们大学生在这一点上是缺乏认识的.
第三,有消极法律意识,但积极法律意识明显缺乏.在调查中,当学生被问到“你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表明当代大学生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才是合乎法律的行为.但涉及到实际问题时,比如在被问到“参加勤工俭学或者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只有少数学生选择一定会;在涉及到法律所赋予他们的检举、控告等权利时,很多学生采取“忽略”甚至是“敬而远之”的态度;部分学生认为“私了”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有利的方式,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生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该有的权益.第四,有被动法律意识,但主动法律意识欠缺.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以及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大多数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认为守法就是遵守刑法.这种被动的法律意识更多的是一种守法教育下的结果.譬如,现在一些高校内的法制宣传栏中的内容都以描述违法犯罪的案例及其所受的惩罚居多,往往使得大学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法律的铁面无私和无情,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得出了
关于大学生类论文范文,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培养路径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