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论文摘要,关于法律与道德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道德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主义道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本文通过对茅于轼《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一文的阅读,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 键 词法律道德茅于轼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008-02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者,认为经济自由度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在他《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一文中,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健全的立法和严肃的司法是不够的,“法律并不是十分可靠的规则”,“无形的规则,包括伦理、传统文化乃至语言规则,都或强或弱的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它们起的作用大大超过了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交易费用太高,不利于追求效率,而道德则相反,道德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约束,“它的执行成本等于零”,百姓头脑中历来形成的观念,法律很难调控,只能依靠道德来约束.
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司法对于市场的正常运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茅先生的论述在肯定法制保障的同时,强调了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上的独特优势,这些论述使人耳目一新.道德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约束,道德的“执行成本等于零”,法律是交易费用极高的活动,国家维持公、检、法以及私人法律服务消耗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决不能因此而降低法律规则在维持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作用.因为这是建设法治国家所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等到良好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服从,没有人犯法,法律只是“看而不用”,法趋于消亡,经过一个凡事皆由道德调整的阶段,最后连道德规范也被自然习惯所取代,自己也一起消亡了,那么法律的交易费用也就自然趋向于零了.而实际上良好道德的建立同样是需要消耗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讲道德的社会,与一个不讲道德只讲法律的社会相比,前者的社会运行成本就要低得多,所以提倡讲道德.但前提是这个社会是“讲道德”的社会.而社会或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不是生来就具备有的,而是经过国家、社会、个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德素养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就不仅需要大量有形的金钱、物资投入,同时还包括时间、精力、知识投入等等.比如国家对实施教育的教育人才的培养,国家主流道德文化的传播,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的营造,甚至应该规划谁会从中获益这样做的收益与成本的比率如何划得来划不来等等.这些都是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代价的,因此在人们良好的发自内心的道德约束形成之前,它的运行成本同样是极高的,发自内心的道德在执行它的约束功能的时候,它的执行成本是等于零,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了良好的发自内心的道德形成之前的道德建设的成本,良好的社会道德的构建和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正如文章中所举的例子:开会迟到并不犯法,但浪费了时间,降低了效率.这些事例都要靠道德来约束.但是为什么会迟到呢,抛开客观原因,我们认为是这个人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没有意识到“开会守时”是一种起码的道德要求,以至于浪费时间,效率降低.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就必须对其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其意识到“开会迟到”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而在这个人形成“开会应该守时”的良好道德之前所进行的道德教育,不管是直接正面教育还是间接潜移默化,不管是内部教育还是社会性教育,都是以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为代价的,比如教育人员的事先培养,教育资源的利用,教育时间的安排,教育的方法手段等.
怎样写好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播放:21781次 评论:4430人
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固然重大,但是也不能厚此薄彼,进而贬低法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任何国家的政治统治,都必须运用法律来确认掌权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社会其他各阶级在法律上的地位,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尤其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要学会运用法律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论文范文资料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7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茅先生的论述引发了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德治和法治、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对此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可以肯定的是:法治与德治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偏废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不断地见证了德治与法治的融合与分离.从原始社会的德法不分到西周统治者的“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的提出和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开辟了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德法合治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社会现实,代表新兴封建势力,主张法治的法家逐步兴盛起来,韩非子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体系,德法分离不断加强,到秦王朝统一六国,开创了“法令由一统”的新局面.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战略,将儒学尊奉为官学,从而开始了儒家之礼德与法律的正式融合.至唐代,这种封建社会的德法合治发展到最高峰.宋明的理学对传统的封建德法观念产生了异化作用,具有平等和近代民主意义上的法治思想适应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打破了传统的封建德法合治体制.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加强法治建设,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法治建设的进程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持,这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发展要求.
这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626326.html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的治国方略,但法治从来不是万能的、孤立的,它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比如道德来支持和参与.同时道德建设也不能取代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面对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行为只有道德上的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论文范文资料,与法律与道德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