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新闻记者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隐性采访中的法律界限和道德伦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闻记者及法律问题及社会角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新闻记者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隐性采访;法律界限;伦理道德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采访方式.从中央级媒体到地方级媒体,隐性采访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同时也是受众最需求的.从市场争夺和媒体长远发展来看,如何处理隐性采访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道德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
一、隐性采访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隐性采访的概念及类型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今天我国新闻界又把这种采访方式通俗地称为“暗访”或“秘密采访”.
从实践看,隐性采访大约包括三种类型:侦察型、体验型和验证型采访.侦察型的隐性采访是指对某一事件进行调查的采访形式,更多地表现为对人民内部某些违
新闻记者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
二、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及伦理道德问题
(一)隐性采访的法律界限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对隐性采访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隐性采访没有法律界限,隐性采访往往更多地涉及法律问题,采访不得当就会产生法律纠纷,甚至触犯刑律,因此需要新闻记者特别注意,对隐性采访要采取一种谨慎的态度.隐性采访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如何撰写新闻记者本科论文
播放:36372次 评论:7962人
1.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不受侵犯.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解答》第7条第3款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2.侵犯未成年人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三十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个人隐私”,第五章第四十二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是予以特殊保护的,因此,隐性采访并不适合于未成年人.
以上所列三种,是隐性新闻采访中常见到的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领域可谓是隐性采访的禁区,记者在做隐性采访时首先要看看采访的现象、问题是不是这个范畴之内的事情,做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进行采访报道.
(二)隐性采访的道德伦理问题
由于从事隐性采访的新闻工作者介入新闻事件的程度、性质不同,新闻法制不可能解决隐性采访带来的属于社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这便为新闻提供了一定的作用空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媒体不断加大隐性采访的使用力度,从而导致滥用的可能性急剧加大.滥用隐性采访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它违反了最基本的诚信原则.采访是一种人际间的交流和互动,而这种交流的前提是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和了解.在隐性采访中,如果记者以其职业角色介入的话,是根本不可能达到采访目的的.因此记者便会伪装身份,根据采访的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结果,这种人际关系就不得不建立在谎言之上.这样的做法对被采访者而言是一种伤害.
第二,它容易引发记者的诱导行为.当记者以普通的社会角色介入采访的过程中时,这种获取独家新闻、制造“卖点”的心理势必会影响记者正常的角色行使,从而产生诸如“诱导”被采访者的行为.
第三,它容易造成记者策划新闻.所谓策划新闻,是指新闻媒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于新闻事件采取介入与干涉的方针,以促成新闻事件向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从而人为提升事件的新闻价值,达到轰动效应的一种行为.
本文网址 http://www.sxsky.net/jingji/0343477.html
三、隐形采访中应注意的事项和遵循的原则
那么在隐性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的记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应该遵守哪些原则呢
(一)隐性采访中应注意的事项
1.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2.介入事件要适度.
3.记者隐去真实身份要有一定的限制.采访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明确此次采访是公开采访所无法完成的任务,非采取隐性采访不可.要明确隐去自己的身份,扮演另一个角色,究竟是什么角色.不是任何角色都可以扮演的.
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应遵循的原则1.公共利益为上原则
隐性采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定为于维护公众的利益.维护公众利益是记者和媒体基本的价值取向,也是确定是否有必要用隐性采访手段和把握新闻事实的标准.如果选择的题材“与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相关,而除此之外又无他法获取信息,则可为;反之,如该事件与公共利益无关,或影响甚小,则不可为.”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新闻记者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3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2.守法原则
守法是现代社会一切活动的最根本要求.隐性采访当然也不能例外.从根本上讲,合法性是合乎道德要求的基本前提,只有合法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从公众的角度看不管其手段是否合法,由于其目的良好,所以往往会受到好评.但是,从法律的角度看,如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从本质上讲就必然是一种非道德的,马克思说:“要求的手段既是不正当的,目的也就是不正当的.”
3.客观原则
在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新闻记者应该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记录者就应该是新闻记者最为适宜的社会角色.我们都习惯于讲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这句话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新闻必须是真实的;新闻记者应该是历史的记录者.在微观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新闻记者更应该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这一点,对于隐性采访而言显得很重要.
4.真实原则
相对显性采访而言,隐性采访涉猎的多是违法乱纪的社会弊病,在采访的过程中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阻挠和困难,对事实加以深度了解和接触的难度会更大.隐性采访一旦失真,不仅削弱了报道针砭时弊的力度,对公众造成误导,而且极容易伤害采访对象的合法权利,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受到严重质疑,因此记者在隐性采访中要尤其注意新闻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2]肯·梅茨勒.创造性的采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3]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
[4]宋宏伟.浅论隐性采访记者介入的限度[J].新闻前哨.2003,4.
[5]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
新闻记者类有关论文范文例文,与隐性采访中的法律界限和道德伦理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