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遗嘱方面有关论文怎么写,关于遗嘱公证的审查方式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遗嘱及和法律及内容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遗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遗嘱公证审查是公证处在受理立遗嘱人的公证申请后,出具公证以前,对立遗嘱人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及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遗嘱公证审查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公证员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一般对遗嘱内容进行形式审查,不作实质审查.
关 键 词遗嘱公证实质审查形式审查
作者简介:韩莉梅,山东省邹平县公证处.
中图分类号:D9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3-256-02
遗嘱公证是公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日益增多.目前,在办理遗嘱公证中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办理遗嘱公证中如何准确界定遗嘱内容审查的方式,本文就此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遗嘱公证审查的概述及各国立法情况
(一)概述
遗嘱公证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作出个人处分,在公证员面前签名、签署时间,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遗嘱公证审查是公证处在受理立遗嘱人的公证申请后,出具公证以前,对立遗嘱人申请办理的公证事项及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的调查核实工作.公证员有收集证据的权利和义务,应当通过询问证人,调取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现场勘验、进行鉴定等方式、认真收集证据.当事人对申请公证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应当向公证处如实陈述与公证事项有关的事实,并提供相应的材料.遗嘱公证审查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公证员在办理遗嘱公证过程中一般对遗嘱内容进行形式审查,不作实质审查.
(二)遗嘱公审在各国的立法情况
1.形式审查的立法.中国民法典立法研究课题组的《中国民法典继承编条文建议稿》第三十五条关于公证遗嘱的规定“等公证员办理公证遗嘱应当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查,审查的具体内容包括:遗嘱人的遗嘱能力、遗嘱意思表示的真实性、遗嘱形式的合法性以及其他按照公证规则应当审查的事项”都不要求对公证遗嘱内容进行实质审查,而只要进行遗嘱能力、意思表示、遗嘱形式审查即可.
2.实质审查的立法.我国的继承法和司法解释对于遗嘱公证的规定很少,仅仅在规定遗嘱的形式时,赋予了公证遗嘱不同于其他形式遗嘱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20条第3款规定的“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2条规定的“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虽然赋予公证遗嘱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却缺乏实务操作性,在具体办理公证遗嘱的时候还是无章可循.因此2000年司法部颁布实施了《遗嘱公证细则》,对遗嘱公证的申请、受理、询问笔录及遗嘱的制作都作了详尽的规定,确立了审查遗嘱内容的要求,这其中包括:(1)遗嘱人是否具有订立遗嘱的行为能力;(2)遗嘱人的意思是否得到了真实得表达;(3)遗嘱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要求;(4)其内容是否具有合法性.据此,公证机构不仅要证明设立遗嘱法律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还应证明遗嘱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对遗嘱内容进行实质审查.
二、遗嘱公证审查方式的界定
(一)遗嘱公证的实质审查
许多国家的法律以及我国最新版的民法草案也规定,遗嘱内容的公正不是遗嘱办理时候的必要工作,在公证实务上,公证机构在办理遗嘱公证时一般对遗嘱内容作形式审查,不作实质审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嘱内容的审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其自身的特点就完全决定了这一点的非必要性.遗嘱的效力分成立和生效两个阶段,遗嘱人的遗嘱于设立时成立,于死亡时生效.遗嘱人设立遗嘱之后,到死亡之前可能经历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期间,公证遗嘱所涉及的财产始终是个变量,亦可能因为处分行为发生变化(如赠与、捐赠、出售、变更遗嘱),还可能因遗嘱人撤销遗嘱使原来的遗嘱不复存在.因此,遗嘱中所涉及的财产随时会增加、减少或灭失,还可能出现遗嘱的内容在设立时合法而到了生效时变得不合法的情况,或恰好相反,出现遗嘱的内容在设立时不合法而到了生效时变得合法的情况.遗嘱内容不应该是遗嘱公正时候审查的对象,由于遗嘱的独有的特性所决定,其内容的完全有效是没有可能的,因此对其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也是没有必要的.
2.遗嘱公证特有的保密性,不允许公证员对遗嘱人所处分的财产在其近亲属之间进行核实.在遗嘱的公正工作中,保密性是十分关键的,在我国《遗嘱公证细则》的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在遗嘱人死亡后,遗嘱公正卷才可以转为普通卷保存,在此之前都必须作为保密卷保存.公证遗嘱生效前,遗嘱卷宗不得对外借阅,公证员亦不得对外透露遗嘱内容”,而审查遗嘱的内容则很可能会使当事人立遗嘱的事实宣扬出去.以上述为例,公证员去调查遗嘱人有无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时,受调查的单位或个人必然要求公证员说明调查原因,遗嘱的保密也就无从谈起了.
3.审查遗嘱内容会延误遗嘱公证的出证期限.有些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往往是因得重病或其他原因即将离世,要求能在短时间内出具遗嘱公证书,但是真实性与合法性是遗嘱审查内容的基本特性,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其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调查,如此一来就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审查的内容过于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但是某些特殊情况的遗嘱人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这个等待,出现死亡或者是丧失行为能力的情况,因此遗嘱的办理就必须终止,这不但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同时也对公证机关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遗嘱人立遗嘱时即使处分了不属于自己的财产,也不会对他人造成损害.遗嘱人以遗嘱的形式处理了非自己所有而属于国家、集体亦或者是他人的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8条的规定,该遗嘱不具备实际的效力,不会得到执行,对第三方不会产生任何的损失,因此对当事人的遗嘱进行公正的时候,其实质性的审查就不是必要了.
(二)遗嘱公证的形式审查
对遗嘱内容不进行实质审查,并不是不作任何审查.遗嘱公证审查是遗嘱公证活动的中心环节,在受理遗嘱公证后,审查遗嘱内容是必要的,这不但关系到遗嘱内容是否合法,而且也关系到公证书的法律效力.因此为保证遗嘱内容的效力,笔者认为主要审查三方面内容就可以出具公证书:
1.完全自主的民事能力是遗嘱人的基本前提,在我国《继承法》的第二十二条中明确规定:不具备行为能力或者是行为能力收到限制的人所立下的遗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在此情况下即便是遗嘱人后来具有了行为能力,其原先所立的遗嘱也属于无效遗嘱.但是反之如果遗嘱人在立遗嘱的时候具有行为能力,但是后来丧失了行为能力,此时该遗嘱的法律效力不受影响.因此,遗嘱人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是决定遗嘱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关键所在.
2.遗嘱人所立的遗嘱必须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在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的2、3、
遗嘱方面有关论文范文
遗嘱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遗嘱公证的审查方式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