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书稿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外版书稿编辑加工的艺术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书稿及编辑及读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书稿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编辑加工是一门技术.它是编辑对审稿后决定采用的书稿或对作者修改后宜于采用的书稿,按照出版的要求进行检查、修改、润饰、标注、整理提高的过程.通过消灭差错、核对引文、统一体例、确定标题等技术手段的处理,从而提高书稿的质量水平和可读性.
对于外版书稿的编辑加工来说,编辑加工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以编辑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再造的过程.在编辑加工外版书稿时,编辑不仅要进行技术处理,还要架起两种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阅读习惯的桥梁,让一本“舶来品”的书稿“入乡随俗”,甚至要化腐朽为神奇,将一本“选题失误”或者有翻译瑕疵的书稿进行弥补和创新,达到“二次策划”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其畅销潜质.外版书稿编辑加工是有一些规律值得遵循,有一些方法可以借鉴,正所谓“增删有法”,细节决定成败;“重造有理”,化腐朽为神奇;“延伸有道”,品牌创造价值.
“增删有法”,细节决定成败
所谓“增删有法”,就是在书稿编辑加工过程中,增增删删是常有的事,但是什么应该增,什么应该删,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能决定一本书稿的成败,所以不能随意而为之,应使其规范.
首先,尊重版权合同的相关规定.在版权合同签订时,往往对图书删减内容范围有详细的约定,作为引进方,要严格遵守这些具体条款的约定进行内容的删减.编辑在加工书稿时,一定要关注和留意这些细节,必要时要对照版权合同进行核对,特别是要留意版权页和封面信息.如美国麦格劳一希尔教育出版(亚洲)公司规定其授权出版的图书必须贴有麦格劳一希尔教育出版集团激光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按照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灵活地处理一些增删细节.既要保留和补充一些信息,做一些内容延伸和必要阐释以方便读者查询参考,又要删掉一些不必要的插页,节约印制成本.比如“
书稿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得当的删减能为一本书稿增色不少.外版图书《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就是增加内容得当的成功案例.2006年,这本书稿版权引进后,只有寥寥5万字,在终审环节被质疑“灌水”的嫌疑.为了充实完善这本书稿,我绞尽脑汁,可谓煞费苦心.这本书稿是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欧尼尔的经典之作,观点独到,分析透彻,简单明快,但考虑到这是一本股市基础入门书,我按照24堂课的方式排列章节,每一个章节增加近千字的股市常用专业术语解释,一来充实了书稿内容,二来为读者添加了一个便捷查询的“专业术语小词典”.这一简单的补充,赢得广大新股民的好评,尤其是2007年满街都在“谈股论金”之时,第一时间满足了广大新股民对股市的了解和对投资知识的需求.编辑加工中在“增”上下了一番功夫,事实证明,成为了“点睛”之笔,让这篇书稿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方便读者阅读.
“改造有理”,化腐朽为神奇
外版书稿编辑加工时,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充分考虑到书稿要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很多外版图书选题很成功,但是“败”在了翻译上,甚至很多畅销成功的外版图书也常常出现晦涩难懂、逻辑不通,甚至出现“会错了意”,导致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结构,误读了文化差异.针对这些现象,在严把翻译质量关的同时,编辑加工的环节愈加显得重要.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编辑不仅要做好常规图书的技术处理,还要负责理顺逻辑,转化思维方式,缩短文化差异,在进行局部裁剪和修理外,还要进行“内部调理”.这些“内部调理”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疏通内在逻辑.看似简单的“内部调理”却非常体现编辑加工的“功力”,不同的编辑加工导致一本图书截然不同的命运.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具备这个“眼力”和“功力”的编辑,需要极为丰富的编辑加工经验,需要超越常人的耐心和毅力,更需要为读者服务的敬业精神.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ngji/0424983.html
拿到书稿《教师叙事学研究》的翻译文稿,生涩的翻译和复杂的学术术语让人头疼,读不下去.不消灭阻碍读者阅读的“拦路虎”,不克服“水土不服”,就会让此书的价值大打折扣.重新对图书定位和对内容打造,把读者需求、阅读期待、阅读感受等综合起来考虑,成为这本书变“废”为宝的关键所在,也是编辑加工的难点所在.
针对这本书的特点,我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着手进行了艰难的“改造工程”.首先是内部结构调整和逻辑重新梳理.原书是观点论述、案例、问题混合在一起,非常晦涩,读起来备感“艰难”.在反复阅读书稿后,我按照“提出问题”作为引言、引用“教学案例”阐明观点、“总结结论”给予具体解决方案的逻辑进行了“改造”.“改造”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先从自己关心的小问题着眼,引起阅读的兴趣,紧随其后的案例解读,让问题生动形象起来,从而使读者脑海浮现出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鲜活的教学事件,以及自己在处理同类事件中的困惑和疑问.最后,从叙事学的角度帮读者认识问题、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从无意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自觉的理性思考.
对书稿主题部分进行“改造”后,我着手打造该书的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眼睛”,它不仅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纲挈领,让读者对图书内容结构一目了然,更是“诱惑”读者阅读内容、窥探作者思想灵魂的一把钥匙.在对《教师叙事学研究》一书的目录打造上,我提炼了生动鲜活的一句话与正标题严谨的学术风格形成对比.通过目录的打造,让这本带着“学究气”的学术书,更“平易近人”,更容易进入读者的视野.
最后,对书名字斟句酌地提炼.书名很重要,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不仅是修剪内容,还要在修剪的过程中摸索书稿的灵魂,提炼成一句话,就是书名.经过反复提炼和考证,最终由《教师叙事学研究》更名为《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师故事启示录》,并用感性的语言“这是教师的故事,这是教师的书”拉近与广大教师读者群体的距离,正所谓“读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成长”.这也是出版这本图书的目的所在.通过全面改造,这本被“冷落”的学术图书得到了重生,当年销量达1万册后又进行两次加印,远远超出了销售预期,至今还在不断再版,深受读者欢迎.读者的读后感和反馈,证实了这本书“改造”的成功.一位安徽农村骨干教师写了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说实在话,我是一个不喜欢看书的人,从上学至今我都不喜欢看理论书籍,可我自认为读过的书蛮多的,不会比同龄人少,但我所谓的读书仅仅是阅读书的故事情节
书稿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外版书稿编辑加工的艺术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