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集成电路相关论文发表,关于为微电子视野的未来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集成电路及微电子及青年教师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集成电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无止境,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好好做学问是应当的,但是做学问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做学问,而是给这个世界创造价值.”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jingji/0665558.html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哲英如是说.短暂的采访中,他的言语间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事业、对人生的思考.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在他的人生中沉淀成一种底蕴和气度,人如其名,这位目前国内高校相关领域中学术造诣颇高的资深专家学者自有着属于自己的哲学.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集成电路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1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为师的“本分”
李哲英,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1966年,刚满13岁的他小学毕业.和那个时代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年幼的李哲英也深受当时“上山下乡”大潮的影响,来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在北大荒,一呆就是五年.特殊的经历令他对知识有着深切的渴望.随着“文革”的结束,1979年,李哲英考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成为第二期研究生中的一员.三年里,他奋发努力,充分利用每一刻时间来学习,三年后,表现优异的他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
然而,对他来说,走出校门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终结.1987年,李哲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远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为期两年的访问研究2002年,还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他又前往台湾新竹交通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他应邀成为瑞典隆德大学客座教授.国内外的学术经历,使他的学术视野得以开阔.正如他深以为然的一样,“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应该有着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使自己一直站在科研和教学的前沿阵地.”他认为,学习已经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丰富,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一如果想要给别人以阳光,先要保证自己心里充满了阳光,李哲英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本分”,以最大的能量给予着学生最多的知识.
1982年至今,李哲英的教龄已经将近27个年头了.时光轮转中,他坚信敬业是教师之本色,以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他辩证地看待“德”与“才”之间的关系,把“树人”置于“立学”之前,对做人之道谆谆教诲,始终将其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他是一位“本分”的教师,全心全意钻研课程教材的内涵:他又是一位“不守本分”的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探索讲授课的整体课程体系和重要的专业课程,这一切,都为他的授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教以来,他先后主讲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技术基础》等几十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李哲英坚持因材施教,以专业方向为课程教学参考,针对不同专业确定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实例,深受学生的好评.
谈到微电子专业,李哲英侃侃而谈.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包括系统电路设计,器件物理,工艺技术、材料制备.自动测试以及封装、组装等一系列专门技术.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进入了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中心的新阶段,随着集成密度日益提高,集成电路利用计算机的设计有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一般人容易把微电子学、半导体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混淆”,李哲英介绍说,“微电子学的培养方向是要解决微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半导体技术主要培养研究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的人才,集成电路学则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设计相匹配的集成电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通信、控制领域的系统型人才对系统设计颇为精通,却不知道如何制造器件、如何把系统装在一个芯片里:另一方面,在工业链底层的一批人,尽管深谙微电子和半导体技术,也不懂得怎样设计集成电路.如此一来,国内培养的人才系统中就出现了一个断层,即缺乏集成电路设计人才.“我国是集成电路消耗大国,但是由于实际设计能力较差,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特别少,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培养相关人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2000年前后,东南大学王志功教授提出了大力发展微电子学的倡议.这一倡议恰好同李哲英的想法不谋而合.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哲英就先后出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电路实验中心主任和国家工科电工电子教学基地主任.2001年,他又率先带领两位同事组织成立了电子工程系集成电路专业,并被任命为电子工程系系主任.为了更好地完成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年以来,李哲英教授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教育部、铁道部、北京市和学校教改项目.2001年以来.出版了面向21世纪国家重点教材和国家“十五”重点教材《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基础(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出版了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以及《DSP理论基础及其应用》,《DSP系统的VLSI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等有关电子技术方面专著和教材,共200余万宇,为其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总结多年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之上,李哲英教授在1999年总结出“学科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素质为三条主线”的本科人才培养观点,并将其应用于电子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和集成电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坚持以“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为基本教学目标,以技术实践为课程学习核心,开授《集成电路设计基础》、《DSP的vLSI设计》本科课程以及《现代电子技术》,《现代电路理论》、《DSP技术及其应用》、《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等研究生课程,培养学生自觉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工作中,李哲英教授引导学生把课程作业和实验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程学习过程完成课程论文,并完成课程论文答辩.1996年以来,共有6名本科学生的课程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
渴望“创造世界”的学者
熟悉李哲英的人都会了解,他工作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强,自攻读研究生开始,即便是一篇论文的撰写,也都是在工业应用的基础之上总结而成的,都有具体的应用背景和工业目标.“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进修时,我发现该校毕业的学生是不能直接留校任教的,他们必须要积累一定的工业经验之后,才能出任教职.
集成电路相关论文范文集
19
集成电路相关论文范文集,与为微电子视野的未来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