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类论文范本,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学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时间:2020-07-09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学类论文查重免费,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学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持续发展及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外来游客一直是旅游目的地所追崇的行为.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目的地经济得到了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当地传统文化与定居人口的生活方式受到消极效应的现象并且显示出其潜在的威胁.

关 键 词旅游开发生活模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21-02

一、问题的提出

贵州许多边远地区因为开发较晚而没有受到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完好,这不仅具有旅游价值,同时也是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考察的对象.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开发,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当地的本土文化及生活发生了深层次的影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人文艺术等都具有独特的特点而吸引大量的游客,但这些优点却往往是“脆弱”的地方,在外来文化的压力下很容易发生变化.

那么在引入旅游开发以后,纳孔村是否刺激了当地传统文化、手工艺的复兴如果一个少数民族以拥有传统文化为唯一的东西,那么当他们失去了这个唯一的东西,他们还有什么纳孔村的独特文化在旅游开发以后,被游客的优越经济和强势文化所侵蚀而消失了吗因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带来的影响并给与探讨思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村落概况与周边旅游资源介绍

贞丰县位于贵州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纳孔村地处贞丰县者相镇境内,距县城18公里,距离者相镇不到一公里,整个村庄有105户,489人,布依族占99%.纳孔村是贞丰很有代表性的布依族村寨,独特的房屋造型、饮食文化、宗教仪式、语言服饰、节日文化都具有民族风格特色.村庄以种植水稻为主,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较快发展,纳孔村又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属黄果树――双乳峰――马岭河峡谷旅游一线的中心点,更多的人选择以此作为调整休息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紧挨纳孔村的三岔河风景区申报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贞丰县旅游事业局成立,同时加大了旅游硬件设施的投入,先后打通了三岔河景区环湖路、打料至纳孔等旅游路、竹林堡石林、纳孔村、三岔河等景区游道全部竣工.在纳孔村,修建了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旅游接待室,三岔河景区修建了旅游度假村,望湖阁宾馆、水上舞台

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学的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社会学类论文范本
、民族风情园、生态广场等,2003年举办了贞丰第一届“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贞丰的知名度不断得到提高,乡村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纳孔村的乡村旅游业,自从举办风情节后就持续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社会学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33836次 评论:6253人

三、旅游开发引发的涵化

随着旅游的开发,游客带来的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着这个拥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布依族文化的村落.中国这种特色的传统乡村社会典型特征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发生了以下几种形式的涵化:

(一)从业结构的变化

在未开发之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水稻,当地人均收入不足三百元.由于三岔河景区的建设,村民土地被政府收购了大部分土地,而景区正是建设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三岔河河畔上,剩下的土地都是山上的零散土地,因此劳动力发生了过剩,剩余的劳动力需要得到转移,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来源,一些人就在景区进行服务工作,剩下一下很具有独立性的精英人才就自己搞农家乐、家庭旅游、餐饮业、手工制作业、有的甚至一家都从事自己所经营的产业,不在从事农业生产.因此,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向旅游相关工作流动或向外流动,旅游业的兴起带来了纳孔村人员从业结构的极大变化.

(二)“节日”纳入日常生活

民族节日所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因为他的区域性决定的,是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人特定的活动.布依族节日较多,几乎月月都有,独具特色的具有以下六个:1.春节.布依族称“庚香老”.2.“三月三”.是祭案神,扫寨驱鬼、“躲虫”的节日,要杀牛祭案神,由摩师带领敲锣击鼓队挨家逐户的进行,扫毕,到三岔路口烧化各种符章,插界封山.3.“四月八”.传说是牛王的生日,布依族因为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水稻民族,故布依族要打糍粑祭奠牛王,做粑团喂耕牛,让牛休息一天.4.“六月六”.在这天,村寨各户到到田地里去祭田、地神,祭毕回家,供奉祖宗,团聚就餐,青年人则到空地或者山坡上“浪哨”.5.“七月半”.各户要杀鸡、煮花糯米饭,蒸搭链粑,米团子等供祖,把供品挑到门口举行“送亲”祭祀.6.吃新节.布依人认为,其祖先世世代代都是种田人,辛辛苦苦抚育后代,故每年庄稼即将成熟时都要采新米祭祖,请祖宗先“尝新”.

但是随着旅游开发的进一步深入,这些传统节日内涵已经逐渐发生变化,上述的传统节日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经逐渐转向了以游客为主,他们赋与节日中的一些宗教仪式新的定义,因此他们具有表演化的性质而失去了原有的神秘色彩.随着“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的成功举办,主委会更是邀请众多明星来增加旅游的影响力.

(三)服饰的变化

纳孔村的布依族服饰文化集中表现为:妇女多包花格头帕或白帕挽成盘头式或角头式,由妇女自己纺织、染布做成靛青布,上装为自己裁剪做成窄领、宽胸、右侧开扣、袖宽稍短,下装为吊裆直筒裤,脚穿绣花鞋,胸拴青布作底、绸缎作芯、绣有各色图案的花围腰.但今天,只有35岁以上的妇女才会身着民族服装,年轻人几乎都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穿着相当时髦,已经不能在其身上看到少数民族的影子了.

(四)语言的转变

由于纳孔村整个村都是布依族,1995年贞丰县志显示,该村村民使用语言情况,男性成年人会布依族语的为100%,会汉语的为90%,男性青少年、儿童会布依语的为90%,女性成年人会布依语的为100%,还会汉语的仅占70%,女性青少年、儿童会布依语的为95%,会汉语的占80%.现在经过调查现在纳孔村除了少数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会说汉语以外,整个村汉语使用情况为99.8%,可见,民族语言的流逝是大面积的.究其原因为旅游的进一步开发,旅游人数逐步增加,为了方便接待游客和与游客交流,形成了自发的涵化现象.

(五)民族风情变迁

民族风情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娱乐活动吸引游客,它的魅力来源于原生态的文化,以此产生“本色”和“独特性”的审美效应.“六月六布依族歌节”是布依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各村寨都要举行各种活动庆祝.纳孔村作为典型的布依族村寨代表,每到节日时就会敲打铜鼓,跳起他们自己的灯笼舞,青年男女则去“浪哨”,到下午,村寨中各家各户把自己准备的饭菜端到早准备在广场的长桌上,一起共享长桌宴,宴席过后大家聚拢在一起唱歌跳舞.游客在参观旅游时,可能因为时间的原因不能参加这些传统节日,因此需要村民在游客需要的时候进行只有节日时表演的节目.外来游客怀着对“他者文化”现象的心态,站在以汉族为背景下的强文化姿态来解读属于布依族的他者文化,获得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和心理满足.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民族风情变异为盈利性的表演,借用能获得经济效益的非本地民俗节目以假乱真,媒体杜撰或更改民族风情,虚假的商业炒作,都是对布依族民族风情资源的损耗.

1 2

社会学类论文范本,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社会学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

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类论文发表

写经济学论文

经济议论文

经济学论文 英文版

经济管理基础论文

教育经济学年会

经济学 硕士论文

经济类本科专业

经济管理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