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社会学类有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社会学视野下“剩女”的建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女性及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近年来,高龄未婚的“剩女”群体不断地通过媒体被鲜明、具体地塑造出来,成为热门的社会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剩女”何以为“剩”不是简单的个人婚姻现象,作为转型社会的特殊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媒体、社会多个方面综合作用构建而成的.“剩女”现象体现着性别分工,社会多元化、婚恋观念变化等各种社会现实,理解“剩女”现象也为认知这个转型社会提供重要的素材.
本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jingji/0286135.html
关 键 词:“剩女”;建构;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232-03
近年来,一个高龄未婚的“剩女”群体被放在了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剩女”现象.作为在现代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剩女”的存在并非简单的个人婚姻问题,是社会现实的一个反映,是现实的标杆,她们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必然性.所谓“剩女”,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媒体、社会多个方面综合作用而成的.笔者据此将“剩女”定义为:生活在城市中的,高学历、高收入的大龄未婚女性.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剩女”的构建予以分析,希望能对此问题提出更为丰富的见解.为认知转型社会下的特殊社会现象提供可能.
一、家庭对“剩女”的建构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家庭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习以为常的性别角色对家庭成员产生特定的角色期待,从而按照这样的角色期待进行塑造.家庭让许多大龄女性意识到自己的“被剩”处境.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82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一)父母的性别期待
父母的性别角色意识跟每一代人一样都是通过家庭、社会等综合因素逐渐被塑造出来的.长久以来两性各自的属性特点和性别角色已形成一定的刻板印象.父母有意或无意将此传递给子女,使他/她们获得对自身的性别认同.受传统父权制思想的影响,认为婚姻相比男性,对女性更为重要,甚至认为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认为没有婚姻的一生是不完整的.笔者访谈的对象中,不少还是专科、本科在读,家里已经有给她们介绍对象的,有嘱咐找“好男人”的.她们大多数自身也是认为应该趁年轻要找到对象.正是在父母对子女这种无形的灌输下,形成了“女孩到了适婚年龄了要抓紧嫁”的思想.婚姻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家庭影响的结果.以下是笔者访谈的部分内容:
笔者:就像你刚才说的,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那到了适婚年龄也不会结婚,那如果一直你都感觉不对,你是否会一直这么坚持呢?那你是否会接受单身家庭?
快乐丫丫:至少现在会坚持!如果上天真不眷顾的话,让我碰不到合适,我唯一会结婚的理由为了父母!我自己是接受单身家庭,就是想到父母.毕竟人不能这么自私,只为自己!
(二)父母对子女婚姻的介入
和父母这一辈人相比,由于对学业、事业、自由的追求,现代女性婚龄都有所推迟.“2008年上海婚姻登记:2008年上海结婚、离婚登记报告出炉,去年结婚登记的上海新人增加了近两成.男性平均结婚年龄为3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为29.6岁,比2007年再次推迟0.6岁.”[1]“近五年来,青岛人初婚年龄,女性都比男性年龄大.昨日,从市北区婚姻登记部门获悉,今年截至目前,该区男性初婚年龄为28.5岁,女性则为29.1岁.”[2]“南京初婚平均年龄为30.4岁,其中男性平均初婚龄为30.3岁,女性为30.4岁,女方比男方还要更晚一些.”[3]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统计结果是“初婚年龄与2006年相比,推迟了大约5岁左右.”[4]女性初婚年龄推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而父母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样的一个趋势,仍用他们当时的婚龄标准来看待,产生了一定的焦虑.许多城市因此出现了特殊的相亲会,父母成为相亲会的主角,为子女寻觅对象.对许多并未过多意识到婚龄问题的大龄未婚女性来说,父母对她们婚姻的催促、介入无形中给她们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女人到了婚龄就应该结婚,错过了到时就会被剩了.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笔者:你有过被催婚或者相亲的经历吗?
小茜:我现在这个年龄了,父母都很急.前几年的时候他们让我抓紧找,这两年他们包括我周围的朋友都在不断地给我介绍.但是,我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说实在现在单着,面对亲戚朋友什么的还是挺有压力的,我也想嫁,但是,我也不想就随便把自己嫁了.
陌上花开:每次回家,我都可以感觉到父母的焦急、忧虑.说实话,我的心理压力特别大,甚至让我感觉对他们很愧疚.我知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我也觉得只有经历了才完美.但是,现实就让我这么单着了.我有时候会在想,如果我结婚了,我这个时候应该在给家人准备晚餐或在接孩子放学什么,呵,就是有时候无聊瞎想.
二、媒体对“剩女”的建构
媒体是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对人们的认知、感觉、意识、倾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剩女”群体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与媒体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媒体对剩女群体形象的生动塑造,对剩女群体的夸大性报道,使剩女自身逐渐认同被“剩”这个事实.
(一)电视剧的剩女形象建设
近年来以“剩女”为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大量出现,剧中所展现的剩女形象共同的特点是:学历高、有稳定的收入、高龄未婚,思想独立,对婚姻、爱情有一定的期待.影视剧中所构建的剩女形象主要有两大类:女强人型和单纯善良型.如《单身女王》中的顾菲菲、《单身公主相亲记》中的凯丽,是典型“女强人”型剩女.这类剩女在工作上展现了不逊于男性的魄力、能力、智慧,尽管有着姣好的面容、苗条的身材,但并没有找到大家眼中“应有”的归宿,因为在周围人的眼中,她们是强人,但是不可爱,所以一直被单身.另一类如影视剧《一一向前冲》里的女主角属于单纯善良型的剩女.这类剩女,虽然不同于完美女强人型,但大龄未婚成为了生活的阻碍.荧屏上的“剩女”形象取材于生活,但是为了使剧情更加地夺人眼球,为了保证电视剧的收视率,同样为了迎合传统的主流婚恋观念,电视剧将剩女的特点、形象等多少进行了夸大、绝对化,受众对剩女的印象也在无形中建立.影视剧作品中的“女强人”上进、勇敢、有能力,相比传统意义上要求的女性温柔、贴心,这样的女性不够符合普遍的审美标准,
社会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社会学视野下“剩女”的建构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