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学类论文怎么写,关于社会学的维度法律事实上的不平等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学及法律及社会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司法实践是法律有效运行的方式之一,它是法律在社会中实现其权威价值的主要途径.布莱克作为纯碎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一书,以大量的实证材料为基础,关注司法实践活动中所涉及的社会特征,从法律量的变化、不平等的普遍性等角度来揭示法律在社会运行中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使法学研究趋向科学化、社会化.
关 键 词法律量社会歧视不平等种族相关性
作者简介:丁永辉,云南大学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008-03
唐纳德布莱克是美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学家,是纯碎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其书《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从案件的社会维度来剖析法律运作及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并开创了运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法律的运行状态.在他看来,社会学知识可以应用于法律实践、法律改革、法理学和社会政策.这些观点在其后的论述中都给予推理及证明,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案件的社会结构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是本书的核心.布莱克依大量例证材料为基石,强有力的论证了司法实践活动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尽管作者的很多观点过于极端,但我们应该站在科学的高度,从实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作者的许多理论在法律工作中得到一定的肯定.从法律普适性的价值观念来讲,法律的社会因素值得我们深思.
布莱克从案件的社会结构开篇对其理论进行系统介绍,下面我们对其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一、法律量的多变性
什么是法律?法学家们对此众说纷纭,不能达成共识.布莱克认为:“法是政府的社会控制,或者说它是国家和公民的规范性生活”.把法律看作是政府社会控制的工具,再加上政治活动的多元性.因此,法律的实施必然存在“模糊性”和“不可预测性”.正如法律写实主义的中心主张:“法律的原则――规则和原理,本身并不足以预示和解释案件是如何怎样判断的”.这也必然引起法律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差异.其中法律写实主义有这样一句名言:“司法裁判与法律判例之间的关系还不及这些裁决与法官的早餐更密切”.从这点可以看出法官和陪审团对裁判的结果或多或少的打破“法律中心主义”的主张,不再仅仅依靠事实和法律规则来对案件下定论,他们通常根据个人的信念和情感来对案件做出判决.作者还详细论证了用案件的社会结构来预测和解释裁判的最终结果,把社会学理论充分运用到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在此情形下必然会导致法律在其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法律量依案件的社会结构给予增加或减少,并在案件处理的各个阶段对“法律中心主义者”所宣扬的公平、正义观念造成威胁.也就是作者在本书中明确指出的观点:歧视的普遍存在.
在本书中布莱克认为法律量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关系紧密相连.作者之所以直言不讳的提出这一观点,主要为了说明社会学理论对法律的运作行为影响极大.作者认为“法律量,是指施加于个人或群体的政府权威数量”.针对个人或组织的涉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法律总量的增加.
布莱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案件的社会特征对司法的影响即法律量变化的论述.
(一)对手效应
谁控告谁?布莱克认为“原告自身的社会结构可能是预测案件将被如何处理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关系距离都会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产生影响.进而也会给我们透漏出法律在运行中的不平等,例如与一个黑人杀死一个白人比白人杀死一个黑人更容易被判处极刑,文化水平低的人杀死文化水平高的人,穷人杀死富人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从这点可以看出社会存在多种维度,案件的裁决必然会受到社会特征的影响,如与其财富、文化层次、社会参与程度、以及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有关.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案件的审判结果,长期以来社会结构的不同往往会造成法律实施的差异――法律歧视的存在.
但是社会地位也并不因此决定案件的处理结果.布莱克认为被告或原告的社会地位很少或不能告知我们案件将会被如何处理,我们必须考虑诉讼双方的社会特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案件的处理有科学的定位,预测其裁判结果.
从布莱克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法律量是不断变化的,法律量的不稳定性必然会导致法律在运行中的不平等,作者根据社会结构对法律量进行排序,认为“下行的案件引起最多的法律量,其次是发生在高社会地位的人们之间的案件,再次是发生在低社会地位的人们之间的案件,上行的案件引起最少的法律量”.从社会学的维度我们可知:法律是相对,法律歧视是普遍存在的,法律在运行中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对手之间的关系距离原理告诉我们:法律量的变化与诉讼双方的关系距离成正比,这再次冲击了“法律中心主义”的观点,打破了法律的冰冷状态,揭露法律柔情的一面.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存在局限,例如父子之间发生严重冲突,其后果要比陌生人之间发生矛盾严重的多,在一定程度上其所涉及的法律量也会相应增多,这与作者所主张的关系距离越近涉及的法律量越少的说法存在不一致.作者的这种观点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律师效应
正如作者所述:“案件的社会结构不只取决于谁控告谁,也取决于谁支持谁,以及谁是干预的第三方.与控辩双方的社会特征一样,律师、证人、公开其偏向立场的感兴趣的旁观者等支持者及其社会特征具有同样的影响模式”.影响的力度取决于其在诉讼中的参与程度.与其他参与者相比,律师在诉讼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杰出的律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社会地位较低一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进而缩短诉讼双方在社会结构方面的距离,加强双方的沟通,使案件的结果趋向和解.律师在拉近诉讼双方的关系距离时,也能拉近其代理案件的当事人与陪审团和法官的距离,在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法院的裁决往往会偏向与其关系距离较近的一方.笔者认为:法官和陪审团在对案件做出判决时往往会受到律师等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极易造成对案件的认定偏离客观事实,对法律规则的运用不准确、不稳定,不能保证犯罪与刑罚的一致性,做出的判决往往倾向于不公正、不平等.(三)第三方效应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jingji/02778.html
除了诉讼双方的当事人之外,作者还阐述了其他人物在司法实践中应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其社会特征会对案件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里所指的第三方包括法官、检察官、陪审员等,与他们的身份特征相对应的是其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权威性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案件的处理态度及解决方式,权威性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即成正比.比如社会地位较低的法官对案件的判决会尽量避免全有全无
关于社会学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社会学的维度法律事实上的不平等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