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国际法类有关毕业论文模板,关于国际碳交易的经济学理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法及经济学及环境问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际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造成的全球气温上升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国际碳交易的内涵及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深入理解、研究国际碳交易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和意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国际法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自考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4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关 键 词:碳交易;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F11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001-03
针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进行节能减排以控制温室气气体排放.为此,国际社会经过漫长的谈判过程,终于达成了一系列多变法律框架协议,取得了显著的合作减排的成果.从某种角度来讲,全球合作应对气候问题的举措与其说是一个环境条约,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贸易条约.因此,环境问题的法律规制背后蕴涵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碳交易的定义与内涵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20世纪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即在一定范围内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授予国家或私人以一定数量合法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权,允许对排放权视同商品进行买卖,调剂余缺,实现碳排放总量控制.碳交易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密切相关.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并于同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该公约由序言以及26条正文组成,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了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公约》将全球各国分成两组:附件I国家和非附件I国家[1].前者是指那些对气候变化负有重大历史责任的工业化国家,后者主要包括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和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对气候变化负有重大历史责任的工业化国家采取具体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源”是指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的任何过程的活动,“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温室气体的任何过程或活动)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同时,《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2].但是,在此公约中,遗憾的是它并没有对其确立的“最终目标”——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中的概念“安全水平”予以量化界定.只规定各国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由附件I国家首先采取行动,在2000年底以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到本国1990年的水平.因此,它也成为了后来国际社会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的基本框架.
(二)《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及发展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经过了复杂激烈的谈判之后,终于通过了
国际法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因为有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也具有了商品的价值和进行交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催生出一个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主的碳交易市场.由于二氧化碳是最普遍的温室气体,也因为其他五种温室气体根据不同的全球变暖潜能,以二氧化碳来计算其最终的排放量,因此,国际上把这一市场简称为“碳市场”.
二、碳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分析
在古典经济学的视野之中,产品是市场需要的产物,通过市场的消费,产品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产品的生产者实现他们的利益[4].环境问题的产生也是根植于生产活动这一人类最本质的活动的.在从事生产活动的时候人们面临要处理的两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自然的作用与被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紧张,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侵害直接反过来又威胁到了人类本身的生活状态,环境治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和需要,这也是全球环境市场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制度经济学理论这种论点直接来源于科斯(Coase)的产权管理思想的经济学解释.现代产权理论是对传统的外部性理论的扩展,主要讨论了外部侵害导致的“社会成本问题”.它用制度分析的方法研究具有稀缺性的资源如何达到最佳配置,并且依据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主体性范畴和力量模型来分析“个人和企业实施一定行动的权利转让及其对生产和销售的影响”.
假设产权明晰和没有交易成本,拥有产权的各方可以在不需要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讨价还价协调利益,实现无成本的优化管理.由于对于大气等人类共有资源,产权不易界定,于是国际组织或政府之间通过谈判分配许可额度,来建立许可额度的交易市场.因此,这也可理解为一种市场优化的配置,也是一种对产权管理方法的近似值.西方学者在应用这种经济学理论分析气候变化的问题时,将大气作为人类的共有资源.温室气体排放表现为全球外部性,在非合作的条件下,一国的减排水平决定于本国的减排成本与全球总边际效益曲线交点的局部最优;在合作的条件下,减排水平取决于自身的减排成本与全球总边际损失曲线的交点,即社会最优.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看待各国,所有国家都希望自己获利,而此时一国拥有的廉价减排机会为全球共享,同时它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国际资源转移加以补偿[5].现实当中,在非合作条件下,不同损失情况时的减排都主要集中在欧盟和美国,撇开发展中国家不讨论,因为这些国家相对减排成本太高;在合作条件下,全球减排1个百分点,全球总福利上升,CDM机制中的附件I国家也获得了GDP的净增值利益.
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一词是科斯在1937年
国际法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国际碳交易的经济学理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