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学论文查重,关于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学及国家级及教学管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提要]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为例,系统介绍高校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建设方案和预期成效,以期为专业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丰富建设经验.
关 键 词:专业综合改革;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510);2013年黑龙江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B06)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以黑龙江大学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0日
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此,国内部分高校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结合本校和本专业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进行综合改革,以加强本科专业内涵、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专业改革建设的引领和示范作用.2012年12月,黑龙江大学经济学专业获批为黑龙江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本文以黑龙江大学为例,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建设方案和预期成效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改革目标
(一)总体目标.本专业将建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经济理论人才培养基地和经济复合型人才输出基地.特别是要借助黑龙江大学对俄办学和交流的优势,使本专业成为培养满足黑龙江省乃至国家对俄经贸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强基础、重应用”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水平,继续深化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更多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有选择地培养部分具有潜力的理论创新拔尖人才.
(二)具体目标.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结合本专业特点,我们将本专业具体建设目标概括为“创新培养模式、增强教学团队、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
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分类施教,拔尖人才培养与素质化教育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以下两类人才:一是掌握基本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紧跟世界理论前沿,具有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二是具有“厚理论基础、宽视野、通历史、知国情”的经济学基本素养,适应于经济类实际应用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特别适合于中俄经贸往来的应用型人才.
2、增强教学团队.在建设期间内,组建以龙江学者为核心、拥有海外学历和国内重点院校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为主体,适应不同课程体系要求和特点的3~5个教学团队,并以此为依托,培育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3人,依托项目支撑外送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核心课程优秀主讲教师5~8人.
3、完善课程体系.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将建设成涵盖“荣誉课程体系”和“常规课程体系”的两大类课程体系:一是“荣誉课程体系”着重对经选拔的有潜力学生进行经济学理论卓越拔尖教育,与国内一流经济学专业教育接轨,使本专业的教育质量达到省内领先,进入国内一流经济学专业的高校行列水平,持续稳定地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培养未来的经济学者,乃至经济学家.二是“常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厚理论基础、宽视野、通历史、知省情国情”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中俄经贸需求,着重经济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4、改革教学方式.依托“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导向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导师课题,进行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引导教师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增加教学环节过程中的实验环节比重与讨论式授课比重,变“传授知识”为“能力培养与提升”.为“荣誉课程”体系内的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研究心得的学术平台,结合黑龙江大学学业导师网络工作平台、互联网即时沟通技术、e-mail、MSN等现代网络技术,延伸课堂教学,搭建研究型教学信息化互动平台.
5、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者水平,健全细化管理规则,辅之以信息化手段,建成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第一,制定本科教学过程与质量监控管理实施细则,动态调整培养模式运行状态;第二,建立奖惩机制,激励和支持教学团队高效率运行;第三,统一制定教学团队、教学组工作规划;第四,实施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听课评课制度.
二、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各项综合改革建设目标和新时期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增强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为工作重点,以培育具有推动经济学基础理论发展潜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与发展以及中俄双边经贸活动的优化运行机制有较深刻认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继续保持和扩大本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等荣誉和影响.
(一)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以名师为“点”、以团队为“面”、以青师为“续”
1、以名师为“点”.对外积极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优秀海外学者,对内重点培养“省级教学名师”和“龙江学者”,以制度为保障,以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专项立项为支撑,确保“十二五”期间拥有省级以上教学名师3~4人.
2、以团队为“面”.以名师为核心,按照核心课程群分类构建老中青搭配合理的3~4个教学团队.对于教学效果明显的优秀教学团队,在系内给予奖励,并优先资助其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选派教师进修等工作;扩大教学团队自主权,赋予教学团队在制定工作目标、成员构成、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奖惩办法等方面自主权限,实现“专家治学”;设立专项团队建设基金,为教学团队提供资金保障.
3、以青师为“续”.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系列讲座”,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传授经验.完善青年教师的国外访学与国内进修制度,加大对于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方面的资金资助力度.建立本专业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项目,引导中青年教师用心投入教学.
(二)以分类施教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本专业坚持“分类施教,拔尖人才培养与素质化教育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探索并完善“两型并行式”人才培养方案如下:
1、拔尖型人才培养方案.从一年级本科生完成秋季学期学业后,选拔20%品学兼优的学生进入“荣誉课程”体系,自此到毕业前开展与特定专业培养不分离的贯通式的专门训练和强化培养,与国内顶尖高校经济学课程对接,培养卓越创新型基础理论人才.贯通强化式培养,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前后衔接,变为横向平行融合与强化,从而强化专业培养,提升学生竞争力.
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以面上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分别资助本专业学生的科研项目和创新性课题研究.面上项目每年5项左右,每个项目支持500~1000元,主要资助小型科研项目.重点支持项目每年资助1名拔尖学生(或团队),开展大学生创新性科研活动,项目支持5000~10000元(项目周期2~3年),该计划将打破常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自主项目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学习和探索,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各类优质资源(包括开放各类实验室、数据库、名师指导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加强思维和方法训练,鼓励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探索科学前沿,力争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产生一批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成果.探索“荣誉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各类拔尖创新,且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2、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荣誉课程”体系之外的学生,采取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依托黑龙江大学综合学科与专业优势,突出对俄办学特色,在通识教育阶段,加强俄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跨专业引入本校优势课程资源,强化学生俄语
关于经济学论文范文,与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