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产业结构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度的特殊阶段,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平物价-低就业”的特别状态,大学毕业生就业面时下岗工人、城镇适龄青年、分流干部、进城农民就业,行政、企事业单位冗员臃肿,在职失业,无效就业等复杂的低难就业环境.形成的原因有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和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有就业政策、用人观念、人才消费择业观点方面的偏差与摩擦,还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高成本引发的高预期回报等浮躁,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供给与需求不相协调.
关 键 词:宏观经济运行 大学生就业 产业与专业结构调整 劳动力资源配置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
(一)实际现象
按照1990年的从业水平,到2006年初,我国应该工作而没有工作的城镇劳动力达4395万人,实际的城镇劳动力失业率高达16.36%.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预测,2006年需要安排就业人数总量约2500万人,同时预测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2006年大学毕业生413万人,供给比上年增加22%,工作岗位增长缓慢,需求却减少22%,就业难度比上年几乎翻一翻.由于货币政策和银行体制平抑物价有效,扩大就业有限,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明显处在一个“高增长――平物价――低就业”的不良状态,对大学毕业生的增量就业极为不利.大学生的就业难,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其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过程.
(二)理论原因
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不断攀升,物价增幅不大,奥肯定率失效,产出对就业和物价的影响无法正常传递,菲利普斯曲线失准.这是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制度变迁时期出现的特殊经济现象.
我国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普遍,隐性失业、在职失业情况比较严重.据国际劳动和国家劳动部1995年联合调查,城镇各类企业的综合隐蔽失业率为18.8%(国家发改委和体改委提出为25%,国家研究机关提出为20%-25%,国家统计局提出为20%,劳动部为10%).1993年-1997年的减员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无效就业人员,同时国有企业的新冗员还在不断增加.无效就业率达30%左右.在有效就业率很低的情况下,行政、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扩大产出,只须通过消化无效就业人员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需要接纳新的就业人员.
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素材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结构性和摩擦性问题
(一)产业结构问题
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各产业之间有机联系和耦合质量高,整个结构从低水准向高水准进步,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协调、高速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
大学生自考专科毕业写论文怎么写
播放:23024次 评论:4222人
200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之比为46.9:22.5:30.6,与1978年的70.5:17.3:12.2有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CDP之比是15.2:52.9:31.9.就是说,全国46.9%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只占全国GDP总量的15.2%,而22.5%的第二产业劳动力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占全国GDP总量的52.9%.按人均GDP水平看,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第二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依然有限,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就业结构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有待增强.2004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国劳动力总量比重,韩国64.34%,奥地利67.2%,瑞士、加拿大和美国分别达72.6%、78.4%和75.0%.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还须提高33.8-47.8%,劳动总量需从第一和第二产业转移2.5-3.5亿劳动力到第三产业.
(二)专业结构问题
专业结构的调整要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之上,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教育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只有形成较为合理的教育结构,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和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才能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起促进作用,并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从近几年情况看,社会对计算机、通讯、土建、电子、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而对哲学、历史、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类毕业生需求较少,即使在同一学科内部,各专业的就业也不平衡.造成这种失衡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与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不相适应.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设置建设更多是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发展为依据和基础,另一方面也有盲目应对社会用人的急功近利导致一时热门的专业重复设置,最终形成专业结构失衡.
(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社会保障健全,信息资源丰富,公共设施完备,能便捷地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而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收入较低,传统的条条框框对毕业生束缚多,信息资源有限,难以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如果大学生毕业时难以在经济发达地区找到适合的工作,等将来有机会再进入发达地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但现在的户籍制度、用人歧视等障碍因素限制了大学毕业生的曲线就业和自由流动,使得他们一旦选择去西部等偏远地区,再要进人发达地区需要付出很高的工作转换成本,因而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集中涌向发达地区,急需人才的中西部地区无人的结构性矛盾.
(四)用人单位的观念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思路不清晰,用人配置不准确,计划缺乏针对性,一味追求人才的高档次和高消费,片面强调高学历,无形中提高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门槛.本来高职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却要招本科生,本来适合本科生工作的岗位却非要录用研究生,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恶化.许多用人单位过分强调工作经验,急功近利地期望进一个人,就马上发挥作用,创造价值,不愿接受应届毕业生,专挑已经在社会上泡过几年的大学生,以减少企业对职工的培训成本,并把这种成本不切实际地转嫁给大学毕业生.
(五)户籍制度问题
户口制度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仍然继续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重视户口的作用,但对应届毕业生来说仍然十分重要.户籍制度在大学生就业制度中,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是“生源”.生源关系到指标控制管理、就业方案管理等一系列就业管理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地区选择.
(六)就业风险政策不足
高的教育投入使一般家庭不堪负重,收回成本成为当务之急,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这使毕业生只能把收入高低放在择业目标的首位,非经济发达地区和高薪部门不去,大学生的择业地区预期选择非常集中.如果能设立大学生就业风险补偿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工作,对去民营企业就业的大学生,政府可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还可以为去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延缓还贷期或减免一部分贷款,可使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得以缓解,具体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其可行性与操作性.
(七)就业服务工作薄弱
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提出并推广的.迄今,无论从机构设置、职能的发展、职业化和专业化队伍的建设,还是工作场所与经费,乃至职业开发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发育和成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不仅要为其寻找工作提供帮助,还要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合理的就业指导服务课程体系,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教育和指导服务.
三、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00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一)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人事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使用人单位消减冗员,充分使用无效就业人员,使单位有效就业等于1,这样才能随着产出和需求
关于大学生论文范文素材,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