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金融危机论文发表,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金融危机及世界历史及政治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金融危机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本书所容纳的不同的主题都在回应着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我怎样才能活好自己的人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不易答.首先,这个人生是我的,不是别人的,我不能让别人代我活.我是自己的主人,得为自己做决定,同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人要为自己而活,就一定要有独立意识,一定要告诉自己,我有能力走自己的路.
苏格拉底在雅典受审时说:“未经省察的人生,并不值得过.”理性省察的人生,不一定就是快乐的或幸福的人生.——这本书收录了作者周保松写给学生的书信,及其与自己的哲学启蒙老师陈特先生在癌症病故前的哲学对话,包括对大学教育的反思,以及个人历程的回顾等等.
本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jingji/0540634.html
周年少时从广东移民香港,在他看来,新移民最难适应的,不是恶劣的居住环境,而是“生活世界”的突然转变,人在那种情境下会深刻感受到“无家可归”的失落,没有邻居,没有社群,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别人的理解同情,只能捱和忍.他在选择大学专业时,发现成绩最好的学生都入了商学院,周围的环境也让他相信,成功的香港人的典范应该是像李嘉诚那样能赚很多钱的人.要赚钱,先要熟悉商业社会的运作,按此逻辑,他便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
梁文道是周保松的同学,他说“保松又是个十分反常的人”.这种“反常”首先体现在专业的改换上,周保松本科原先读的是工商管理这一热门专业,却在大三那年忽然转到哲学系.他说:“我们要先了解自己,好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最能令自己活得舒畅充实.”改变他人生道路的是陈特先生的哲学课.在陈先生的课堂上,哲学与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哲学因此不再是枯燥艰涩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和我们的生命相关”,给年轻迷惘的生命带来震撼与陶醉,他们从此开始了十二年的师生缘,在学问上相互砥砺.在陈先生临终前,师生之间进行了最后的五堂哲学课:“体验死亡”、“追寻意义”、“善恶幸福”、“师友杂忆”、“谈情说爱”.在疾病带来的苦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面前,陈先生说:“人最重要的,是过你想过的生活.你追求的东西,是你真的想要的,是值得你尊重和享受的.”“一个人不能敬业乐业,他便不幸福,生命就会空虚.一个人的生命,表现在他所做的事上.”
对我们生命影响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和最知己的朋友.秉持这种信念,周保松尽力将自己对哲学的体悟、对教育的理念传达给他的学生.他对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校长的教育理念有了新的体会.高锟是国际知名的光纤之父,更于2009年获得诺贝尔奖,在中大建校三十年的开放日开幕礼上,却曾受到学生最不客气的抗议和羞辱.典礼后记者们将高校长团团围住,周也是其中一个,他问校长会不会处分学生,不善言辞的校长平静地答道:“处分?我为什么要处分他们?他们有表达意见的自由.”时隔多年,周保松意识到,高校长所欣赏的,是学生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信念的精神,这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也是真正的大学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周再一次作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今天的大学用以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是发表论文的数量,他却牺牲掉个人做研究和写论文的时间,将大量的心力花在与学生建立的网上讨论组上,供学生进行全天候式的讨论,题目不限于课堂所教,也包括时事新闻、人生哲学和对大学生活的反思;他还建立了犁典读书组,维持在十多人的规模,
关于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素材
他观察到,香港社会看似多元,实则价值观单一而强势,整个社会接受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崇尚市场竞争,拥抱个人消费主义,以追求效率、发展和无止境的财富增长作为个人事业成功和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相应地,香港的大学生甚少是为兴趣和梦想而读书的,成绩最好的学生纷纷选择商学院,他们大多像当年的自己一样,在未开始寻梦之前,已被现实压弯了腰.
他反对将市场的逻辑应用于教育领域,大学按市场模式运作,从而导致大学理念的边缘化.何谓教育?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安德鲁·艾伯特(AndrewAbbott)教授在题为“教育的目的”的新生入学演讲中指出,教育并不培养综合认知能力,也不能提供让人在飞快变化的世界里生存的技能,“我所说的教育是指能为事件或者现象赋予越来越复杂深刻和广阔的意义的能力”.“事实上,如果你受过教育,你不仅仅可以经历这些事情,还可以型塑并和别人分享它们的意义.你不仅仅是在经历未来,还可以创造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是你能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得最好的准备.”这与周保松的观点是相通的,他认为,大学的理念和政治哲学一样,无外乎要回答两个根本问题:第一指向个人,涉及对人、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解,“我该如何活”;第二指向如何建立一个更公正美好的社会,“我们该如何活在一起?”
在执教初期,一个困扰周保松的问题是: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快乐的猪?老师启发学生,教导他们种种价值,引领他们思考社会公义,努力做个正直的人.但学生离开校园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强调市场法则和竞争的世界,学生难免面对内心的巨大挣扎,那么,做老师的是否需要为学生的这份苦负责?他用罗尔斯的话回答道:决心做个公正的人,就像投入爱情一样,路途中总有可能会受伤,但我们不会因为爱的风险太大而放弃去爱.爱和正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实现这些价值,生命才会美好.
关于学问和生命的关系,歌德在《浮士德》中发出那句著名的感叹:理论都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而《走进生命的学问》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弥足珍贵的可能性,看到一位真诚的学者知行合一,正跋涉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
编辑:黄灵yeshzhwu@foxmail.
奋斗与思考:何新人生自述
作者:何新
出版:万卷出版公司
本书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何新,对自己60年人生以及30年来政治经济思想、学术观点的回顾和总结:我这60年来,人生经历和遭遇很特殊,也做过几件不平凡的事.我现在凡所言、所写、所爱、所喜、所恨、所苦、所欲泣、所欲骂——皆非关自我,而是以大悲之心观世照世——为后世,为国家,为苍生等展望未来,国际金融危机方兴未艾,危机与战争的阴影若隐若现.下几代人生存的环境与我们过去的环境相比,当更加严峻,更加冷酷.不能不承认,西方对地球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及竞争严峻性等中长期问题的前瞻性分析是十分深刻的等历史绝不会直线式地一路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未来10年至30年间很可能会发生现今难料的深刻变化.本人的著述皆只能挂一漏万,也仅是向世人提供一种研究į
关于金融危机论文范文素材,与什么是好的生活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