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论文发表,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力求对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找出一些对策.
[关 键 词]大学生;心理辅导;就业指导
一、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学生刚一进入大四,各种招聘信息蜂拥而至.由于自身条件不好或缺乏充分的准备,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单位.2005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51.4%的调查对象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因素归咎于“就业压力过大”,远远超过其他一些原因(学习压力、情感原因、人际关系等),在本次调查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在就业过程中感到“焦虑”或“非常焦虑”.
2.依赖心理.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或90后,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想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而是指望学校、老师推荐,家庭托关系、走后门找到就业单位,“等、靠、要”思想严重.据《职业》杂志报道,2005年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中显示,52.4%的大学生找工作依赖学校和家人,这一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的依赖心理,独立意识不强.还有个别毕业生缺乏竞争精神,被动就业,静候“理想单位”来相中自己,或依靠父母寻找、依赖学校推荐或等待政府安置等.
3.从众心理.我国的教育机制,以及长期的学校群体生活,深化和促进了学生处理事情的从众心理.不少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坚持群帮性原则,根本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去分析社会需求和发展,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盲目从众,贻误了良好的求职机会.
4.攀比心理.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这山望着那山高”,容易受别人影响,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不屑到基层工作.总是盯着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总是拿自己和考上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同学作比较.这种不正确认识自己,不能给自己合理定位而产生的盲目攀比心理使得许多大学生迟迟不愿签约,从而导致与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失之交臂.
5.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自卑也是轻视自己或对自己不满的表现,认为无法赶上别人或适应要求的情绪体现.尤其对于地方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感到更是自卑,他们总感觉自己的学校档次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少,与重点院校的学生竞争,始终处于劣势.还有有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限定了学校的档次,地方院校的学生往往被拒之门外.
6.功利心理.功利心理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追求实惠、急功近利的心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职业定位上.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就业目光投到相对稳定、收入高、待遇优厚的行业而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适合该职业.二是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部分毕业生只想进大城市,削尖脑袋往中心城市挤,并且他们非常关注社会地位、名誉等条件,他们希望进到挣钱多、福利待遇好的单位.
二、心理问题的成因
1.主观方面的原因.(1)就业观和择业观不合理.所有的毕业生都想日后拥有一份高收入稳定的工作,都想在国企和事业单位就职.但是由于有这种思想存在,多数大学生不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本不愿去偏远地区和私营企业,而只是等待老师、亲戚、朋友和家人给自己找工作.(2)自身综合能力欠缺.自扩招以来,学生的质量不断的下降.大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实践能力欠缺,沟通协调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办事不太讲究诚信,不想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竞争意识缺乏.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是80和90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备受长辈的呵护,自己不太考虑自己的未来.(4)心理承受力差.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没有长远的打算.由于对未来没有规划或规划的不合理,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往往在初次就业时候不能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这样就会影响自己的就业,甚至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客观原因.(1)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就业过程中加注重经济效益、地域范围,强调自我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需求.其次,就业形势严峻.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余万人,2012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将超过680万人,加上往年毕业而未落实就业的毕业生,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就业群体,大学生就业将会越来越困难.其次,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平衡.我国大学生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有效需求的增长速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再次,就业体制不完善.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高校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就业机制不健全,与之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最后,社会上学历歧视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有些单位招聘时要求学历本科以上,其实有些二本的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也不予考虑.更不用说专科生了.另外,一些单位明确规定不接受女毕业生.这些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悲观、不满等不良心理.(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因素主要包括父母期望、父母职业及职业榜样、父母对子女专业及工作的关注、父母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社交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家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学生对父母的看法与态度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着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家庭的期望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活动,大学生就业时难以摆脱家庭期望的阴影,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时受父母期望影响较大和很大的分别占29.8%和6.9%,家长的高期望值给孩子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特别多,家里都十分地溺爱孩子,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择业过程中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择业过程中全程“作陪”,毕业生招聘会常会看到家长替孩子投简历、陪孩子应聘的现象.家长的“全权安排”,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赖性强,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3)学校方面影响.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没有实现市场化而是与社会需要脱节.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盲目扩招、盲目设置专业的现象,造成学科专业结构性失衡,供求比例严重失调.现阶段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影响了毕业生能力和水平,使得大学生所学知识也与现实脱节,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其次,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到位,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比如,有些学校只是等到大四才把就业放到首要位置,从大一到大三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没有很好的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到大四时就会出现盲从或是等待.最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在指导内容上,仅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巧等方面,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过分强调实用性,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与选择能力的培养涉及的比较少,这样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求.
本篇论文地址 {$ge
大学生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