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类有关论文摘要,关于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采访及记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采写新闻报道,既要弄清事实真相,更要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必须依赖辩证逻辑思维的方法,同时要求深悉心理学以应对被采访者,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本文作者试对采访心理进行全面的阐述,旨在探讨心理学在新闻实践中的重要性.
[关 键 词]新闻采访;心理学;“首因效应”
业内有句俗语:“没有采访就没有新闻.”在每件新闻事实中,都有着“人”的身影在闪现.也就是说,记者“认识客观事物”的采访活动,必须要与形形色色的“人”——采访对象打交道,进行语言、行为、表情等的交流.而语言、行为、表情等是采访双方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
心理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采访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根据新闻采访的特点,研究新闻采访过程中的读者、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科学.本文笔者联系自己的采写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事前了解被采访者所属的群体心理
由于生活经历、职业需要、所处环境、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等不同,采访对象既有群体心理,又有个性心理.所谓群体心理,就是某些身份、处境、工作相同的人群的共同心理,例如:一般干部善于归纳分析,谈话较有条理,遇到矛盾和纠纷,较能冷静处置:演员、教师善于言谈,语言流畅,较为热情有耐心:科技人员、专家态度严谨认真,讲话讲究分寸:普通市民群众初次与记者见面容易拘谨腼腆,熟悉后一般能热情倾谈,等等.所谓个性心理,就是每个人特有的心理.任何个体都是从属于特定的群体,对采访对象心理的分析与处理应是多方面的.这种对不同群体的心理共性认识,可以帮助记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受访者在心理上接近,建立交流的基础,为进行成功的采访做好铺垫.
二、初次会面善用“首因效应”
进入采访阶段,记者的表现会给对采访对象的心理发生“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最初效应”,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印象,指“在人们交往中,这种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最初(原始)的印象形成之后,他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的现象.”记者能否在最初的几分钟内以自身形象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双方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天生的外貌之外,得体的着装,和蔼的态度可以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接下来很重要的就是你内在的东西,你的学识、气质、修养等等,通过你的言谈举止,成为对方对你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这种学识、气质、修养不是刻意打扮出来的,是要长期培养的,也是优秀记者应具备的素质.
要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十分重要.通过采访准备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在采访开始时就对方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共同点的话题进行交谈.也就是说寻找接近点作为开场话题,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采访顺利进行.
三、注意观察受访者的心理变化
交谈中,记者要对受访者的细微表情或者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并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在记者与受访者的采访交谈中,彼此的一些神态、表情、细微动作等,都是传递心理活动的信息.这种信息在心理学上称为非语言信息或“微表情”.
该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jingji/0343434.html
微表情,是心理学名词.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
记者要对这些表情或者细微动作传递的信息有所了解,才能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如果受访者两手不自觉地不断搓动.表示他情绪比较紧张面对这样的情况,记者可以用说笑或者适当的肢体接触来降低其紧张程度如果受访者在回答时下意识地瞟一眼记者手中的笔记本,表示他可能是没有自信,或者是对自己的回答没有把握,这时,记者可以肯定地点头或者用肯定的眼神来鼓励对方.
四、达到“共情”.有利于更好沟通
“共情”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
心理学上的“共情”法,要求记者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表达,不仅听取其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观察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音语音语调,不仅如此,还需要有适当的反应.表示听了并且听懂了.这种倾听要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这样,可以使对方感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和被尊重,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有助于相互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和沟通.
一代名记者穆青被人尊称为“人民的记者”,许多人向他讨教采访的技巧,他总说:“有感情,没技巧.”穆青的采访许多时候就是通过与被采访者的“共情”来完成的.如,他采访植树模范潘从正时,与他一起植树;他采访被打成“黑劳模”的任羊成时,未等任羊成讲完自己的故事,他早已泪水盈眶等这种对劳动人民深深的感情,不仅为他采访到许多真实感人的情况提供了可能,也使他与许多采访对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心理学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论文、学院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2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五、突发事件采访要注意运用心理学
突发事件通常会给人视觉上、精神上很大的冲击,因此记者在赶去采访时要首先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掌握一些调整方法,使采访基本上应在一种平和又不失紧迫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另外,通常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因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情绪不是很稳定,此时,一定要掌握好当事人的情绪特点和心境,才能与当事人更好地沟通,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当事人的心理,提出能被对方接受的采访问题,使采访顺利进行.
媒体要放在首位的就是将人文关怀贯穿在整个的采访活动中.采访时要依据当事人或当事人亲友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访时间、地点与方式,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受众的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采访方向,培养他们正面健康的心态,安抚其不稳定情绪.媒体既是社会的守望者又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者,身兼重任的记者在采访时必须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人性化的视角出发,即使在报道灾难、危机和战争时也不能例外.
总之,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注意心理知识运用的技巧.这有利于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当然,对采访中心理学知识运用的技巧,具体更详尽的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揣摩,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新闻心理学原理,随机应变,才能使新闻采访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编辑/永安)
心理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相关论文摘要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