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寻求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在传统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中引入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和第三方物流(TPL)两大现代供应链管理元素。从介绍VMI和TPL概念出发,首先提出二者的匹配性,然后通过分析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的特点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得出将VMI和TPL纳入物流系统管理的可行性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分销模式、引入第三方物流中心、一体化整合三种销售物流模式。
关键词:汽车整车销售物流模式;供应商库存管理;第三方物流;整合模式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能源危机,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汽车制造成本越来越高;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汽车企业的利润空间急剧压缩;生产预测与市场需求的缺口拉大,整车销售物流中存在大量的库存积压,包括人员、零部件损耗、管理费用在内,保管一辆积压的汽车每个月的费用在2000-3000元,因此获得现金流,改善经营业绩的关键一环就是管理和控制库存。据贝肯商务咨询所研究发现,我国汽车业平均库存周转率仅为3.1,韩国是13.4,日本为9.7,欧美为12,这说明,我国汽车制造商有很大的可能空间可以改善库存管理。整车的传统销售模式也存在着问题,不少汽车制造商都在年初给经销商下达年度任务,年末,任务没办法按时完成的情况下,经销商不得不亏本经营,汽车制造商将产能过剩的压力施加给经销商。
另一方面,跟随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还有另外一支队伍,那就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当前国内的整车物流市场已经得到了全球物流企业的广泛关注,荷兰TNT、挪威华伦威尔森等世界顶级的汽车物流巨头纷纭而至。和其他领域的外资引进一样,这些物流巨头的到来,为汽车业带来了雄厚的资金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及运作模式的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和压力,而这种压力又是全方位的,包括管理模式、市场渗透和成本控制等。我国汽车整车销售物流正面临重大的变革时期。
事实证明,仅依靠汽车制造商单方面压缩成本已经不能顺应产业的发展要求,需要从整个汽车物流销售系统中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改进目前推进式的库存管理模式,回流资金;如何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较优势改进整车销售系统?这将是本文探索的重点。当前,供应商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进厂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商的生产经营中,本文将基于这两种先进供应链管理思想探索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的创新模式,以期寻求到汽车销售领域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二.供应商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及二者匹配性概述
1.供应商库存管理(VMI)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与研究,其本质是将多级供应链问题变成单级库存管理问题。相对于按照传统用户发出订单进行补货的传统做法,VMI是以实际或预测的消费需求和库存量,作为市场需求预测和库存补货的解决方法,即由销售资料得到销售需求信息,供货商可以更有效的计划、更快速的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从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来说,供应方较之买方能够更好地管理库存,因为它对于产能及交货期(LeadTime)的知识、经验较之买方要丰富得多。同时,供应方管理库存还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的层级,提高库存透明度,降低整体库存水平。
供应商管理库存有以下四种方式:
(1)供应商提供所有产品的软件进行存货决策,用户拥有存货所有权,管理存货。在这种方式下,供应商提供软件,用户使用软件,实质上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对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力有限。
(2)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但是存货的所有权归用户。信息技术欠发达的时候,由供应商在用户地直接管理存货,同时供应商也可以了解到充分的存货信息,但是存货的所有权不属于供应商,所以供应商在进行存货决策时的投入程度有限。
(3)供应商在用户的所在地,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拥有存货所有权。这样的方式下,供应商几乎承担了所有责任,他们的活动也很少受到用户的监督或干涉,供应商可以十分清楚的了解到自己产品的销售情况,供应商也可以直接参与销售。这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
(4)供应商不在用户的所在地,但是定期派人代表用户执行存货决策,管理存货,供应商拥有库存的所有权。供应商拥有所有权的情况下,采取在用户地保存库存,以求根据需要及时快速的补充,库存的水平由供应商决定。
2.第三方物流管理(TPL)
(1)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国家标准(GB/T18354-2001物流术语)认为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产品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即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供需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不同于一般服务业(BtoC),它是在合同约束的前提下,企业对企业(BtoB)的复杂专业化服务,以契约方式为制造业(或销售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代理执行物流外包企业全部或部分的物流功能,如运输、仓储、存货管理、订单管理、信息服务等专业化服务。
(2)第三方物流的效益
大多数生产企业认为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最重要原因是削减运输、分销成本,解放或减少工作人员,加强核心竞争力,削减内在的管理成本。通过与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企业可以更加灵活的适应市场变化,获得先进的领域技术,因此第三方物流通常被认为是比自营物流成本更低,灵活性更大的外包模式,获得核心业务的节省。另外,通过协同生产和交付日程安排,第三方物流降低了库存并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导致了更快的传递时间,减少损失和更少的文本工作。第三方物流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快的对市场生产和分销变化做出反应,并帮助提高准时交付水平
(3)选择第三方物流的制约因素
物流外包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抉择,需要与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相协调。因此需要建立各方相互协作机制并通过信息技术予以实现。物流信息化程度是制约物流外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没有物流信息化,就无法快速沟通供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流也无法在速度上满足物流外包的要求。为此,要实现物流外包就要建立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内的跨组织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平台,以期快速响应需求,满足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需要。
3.供应商库存管理与第三方物流匹配性分析
(1)相互关系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针对工业企业自有库存满足生产性物流需要和商业企业自有库存满足销售性物流需要产生的专门从事为厂家和商家提供物流服务的独立实体。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具备专业物流知识与技能,可以为顾客提供专业的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使顾客的物流系统(运输、储存、包装、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整体取得最大效率,耗费最小成本,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有效提升顾客物流系统绩效的供应链集成管理办法,所以供应商库存管理与第三方物流在理论上具备相关性。
(2)利益驱动力
利益驱动力是供应商库存管理与第三方物流结合的根本所在,当供应商在实施库存管理时遇到难题时才会寻求其它的解决方案,当第三方物流能够提供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案时才会被供应商重视。第三方物流的利益能够很好解决供应商在实施库存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物流因素和技术因素问题,一方面通过自身强大的物流能力,帮助供应商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供应商库存管理实施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帮助供应商对客户需求信息、产品在途信息、产品储存信息进行实时控制。
三.汽车整车销售系统管理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特点
整车销售物流系统是指由汽车在整车制造厂完成组装下线后开始,直到送达用户手中为止的一系列仓储、运输、维护和其他各种增值服务过程,是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如下特点:
(1)库存管理难度较大。汽车整车的体积、重量较大,储存空间占用大;每种车型的每一辆车都有自己的底盘号、发动机号、VIN码,并且需要一一对应;整车管理流程繁多、复杂,包括调整、检验、倒车、新车准备、销售、接车、返修、退库、拆装箱等;
(2)供应链各级库存“沉没”成本较高。整车销售物流是根据各级销售商的订货要求安排的,市场需求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而逐级放大,而且由于汽车造价和运输费用高昂,这些逐级放大的订货需求最终转变为供应链各级的巨大库存成本;
(3)生产和销售柔性化要求高。汽车整车销售物流更加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带来汽车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汽车款型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定制化的项目计划要求整个供应链生产和销售必须紧随市场,降低库存水平。
2.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需求预测偏差风险,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在中国一线汽车生产商近5年来每年都要销售几十万辆汽车。由于汽车造价比较高,制定适当的产销计划就成为企业经营上的头等课题,但是预测往往与现实相距甚远,这是因为目前过度竞争的汽车市场,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汽车经销商队伍的庞大,汽车销售中时间和距离的信息延迟都会造成制造商需求预测的偏差风险;
(2)分销模式复杂,进口汽车主要使用总代理制渠道模式,表现为制造商-总代理-区域代理-下一层级代理商-顾客。国内汽车主要采用品牌专卖制,渠道模式为制造商-专卖店-下一层级经销店一顾客或者制造商-专卖店-顾客。其中专卖店一般指4S店或特许经销店。据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汽车制造商都有指定汽车专营店,但是由于厂家对销售、维修和配件的价格控制比较严格,许多二、三级汽车经销商在店面造价、整车售价优惠、维修配件价廉以及靠近消费市场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加之中国市场地域广大,4S经销店数量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明显偏少等现实的制约,二三级经销商(包括4S店下属二级店,汽车批发市场,汽车商贸城,个体经营店)等已经占据了各大汽车市场的主要份额,这样汽车销售链就在无形中拉长,更加剧了汽车整车制造商的预测偏差。
(3)整车库存问题。库存问题主要体现在库存天数和安全库存的设定,国内汽车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比较大,市场需求不平稳,品牌竞争十分激烈,而且消费者普遍都是第一次购车,对提车迫切性比国外要高,所以经销商车辆储备不得不比外国要高,也就是说国内汽车经销商要承担的库存天数,占用的资金数额要比国外要高。安全库存太低时当遇到车型畅销或销售高峰时会造成大量缺货成本和顾客流失,顾客服务满足率下降,长期如此会对经销商不利;安全库存过高会造成经销商资金链紧张,而且汽车销售模式已经由一度的厂家铺货模式变为款到发车模式,而且如果遭遇经济危机,销售率大幅下滑或者国家实行紧缩的宏观调控,会给资金链不足的经销商造成巨大压力。
四.整车销售物流与供应商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整合分析
1.整合可行性分析
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可以通过改进物流系统寻求突破,而VMI和TPL理论作为供应链先进管理方法,在理论和现实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与汽车整车物流系统寻求整合,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目标一致。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改进的方向就是减小需求预测风险、减少库存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高顾客需求满足率。VMI的专长是通过及时信息反馈纠正预测偏差,将生产需求率和库存安全系数尽量降低;TPL的专长是为顾客提供专业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并且自身拥有强大的物流配送、仓储和信息技术优势及较低的成本。
(2)现实基础,一方面VMI的实现需要以供应商主导推进,而现实的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其核心正是汽车制造商,为了尽量降低需求预测的偏差风险,协调整车销售物流系统各级成员库存,实现分销系统的成本最优,汽车制造商可以建立基于VMI理论的信息反馈系统和库存控制系统,同时下游经销商为了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减小资盒占压风险也会配合生产商建立VMI系统;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正在成为汽车整车销售物流中的连接纽带,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整车物流业务采取外包的案例,从车辆下线入库开始一直到给经销商交车,其中所经历的仓储、配车、装载、运输以及中转和联运过程的管理,全部都交给了各类货运公司。但是这些仓储货运公司最多只能满足整车制造商运力和仓储的需要,与整车制造商的关系也仅限于交易型,并未真正整合为供应链的一部分,难以称之为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但是第三方物流功能的雏形已经具备,今后成为整车销售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趋势。
(3)技术支持。要构建基于VMI和TPL参与的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首先需要构造物流信息平台,为整车销售物流各方提供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服务,信息平台应该实现包括行业信息、市场信息、企业信息等信息发布、交易处理、数据交换、安全认证等辅助决策以及辅助上游企业进行合理需求预测和补货配送管理。基于Internet基础上的EOS系统、POS系统和EDI系统和EDI技术等支持,这些技术已经在部分行业被广泛应用,可以为汽车整车销售物流系统所采用。
2.整合模式选择
既然汽车整车物流系统可以与VMI和TPL进行整合,那么需要建立怎样的整合模式才能符合现实需要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分销模式的改进。传统汽车制造商销售预测是根据各个一级经销商的订货和历史销售额制定,而一级经销商的销售预测与订单量除了少数是根据终端用户的订货率外,主要是根据二级经销商甚至三级经销商的订货率制定,这样就拉长了整车的供应链,因此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级经销商与二三级经销商合并,统一为厂家的零售商,销售地点集中在汽车商店汽车销售园区等。
(2)第三方物流中心引入。所谓第三方物流中心就是区域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中心的特点第一是靠近消费市场,第二是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现有仓储设施,运用互联网和先进数据传输系统链接各个地区配送中心,使之发挥整体效能。
(3)一体化整合。一体化整合的特点就是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在业务运作进行实时沟通。为了大幅度提升物流运作的效率,汽车制造商将各种物流活动整合起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物流服务信息、制造商生产信息和终端销售商的市场需求信息会在供应链成员(包括物流服务提供商)之间完全共享,此时第三方物流为供应链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制造商根据终端的销售信息和第三方物流库存信息组织生产;第三方物流根据经销商的库存信息和销售信息决定是否补货和补货量,而当买方需要补货时,第三方物流负责从第三方物流中心仓库取货,运输直至将产品配送至终端经销商。这种模式下供应链真正实现专业独立、信息共享的运作方式,即各个成员企业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参加的核心竞争力参与供应链,而信息完全共享将这些不同的核心能力链接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周铁军.“高库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N].当代汽车报,2008—12-25(3).
[2]赵林度.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吴保峰.我国整车物流发展趋势及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汽车工程2005(3).
[4]韩志广.整印物流业的竞争与合作[J].市场研究,2008(8).
[5]罗宜美,毕明山.基于VMI的供需双方利益分配模型[J].工业工程,2008(5).
[6]张菊亮,干耀球.供应商管理库存环境下的合作合约[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7]万泉.VMI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08(2).
[8]刘小卉等.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供需状况及发展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8).
[9]黎红,李莹.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VMI的机遇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