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至2014年9月5日已先后于韩中日韩中举行五轮,三方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服务贸易和投资开放方式及协定范围与领域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磋商。但所得结果仍不尽人意,本文分析了影响自贸区谈判的阻力因素,即由领土争端引起的政治不信任、日方为获得主导权与中韩进行博弈、由产业结构不同引起的敏感问题尚未妥善处理以及外部力量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并对谈判前景进行展望,说明谈判道路虽然坎坷,前途却是一片光明。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1-000-02
一、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现状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三国领导人宣布举行至2014年9月5日,已陆续在韩中日韩中进行了五轮,三方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协定的范围和领域、谈判未来安排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三方深入交换了意见,进一步缩小了分歧;在范围和领域方面,除已成立的11个工作组外,三方同意将电子商务、环境、合作纳入协定并相应成立工作组;三方还通过了未来谈判新安排。
谈判在近两年时间里举行了五轮,进度不容乐观的同时,结果也不容乐观。像是开放方式、开放领域、开放程度等重要问题至今仍未进行讨论。以2013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一轮谈判为例,三国仅是表达了自己想要合作的意愿,并未进行实质性的谈话,只是在自贸区的机制安排、谈判领域及谈判方式等做了一些表面讨论。如果说因为这是第一次谈判不需要那么着急,那么接下来的三次谈判只怕就不只如此了。
据报道,2013年7月至8月在中国上海举行的第二轮谈判结果稍有改善,已经能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原产地规则等议题进行磋商和交流,却仍是在讨论一些之前限制就不大的行业与政策。而2013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启动的第三轮谈判则举行商品、服务、投资等的工作小组会议和有关环境、政府采购、食品领域的专家对话,仍是未曾触到一些诸如敏感性行业的实质性问题,三方始终未提到免税或减税程度、农业等敏感行业这些能从根本上影响三国自贸区启动与否的话题。至于2014年3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的第四轮谈判则主要就货物贸易的降税模式、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开放方式、协定的范围和领域等议题展开磋商,并无太多改善。
由此看来,三国自贸区谈判过程的确坎坷,而综观中日韩三国国情,谈判停滞不前的局面似乎已然注定。三国领土争端引发的政治不信任、日方意图主导自贸区发展、三国敏感行业的处理、以美国为首的非成员国施加的外部力量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阻碍作用不容小觑。
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阻力分析
(一)中日韩三国领土争端
众所周知,中日间关于琉球岛和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已非一日之事,细数下去,枝枝蔓蔓,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可追根溯源钓鱼岛和琉球岛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只是中间由于某些原因被日本占用。领土主权牵扯到国家的根本利益,在这方面中方是不可能让步的,此时日方若是咄咄逼人,只怕还是会出现类似2012年钓鱼岛事件时出现的群众运动,而这些运动的存在使得中日之间矛盾更加尖锐。设想一下,在中日韩自贸区建立之后,由于日本再度宣布钓鱼岛属于他们,那时激进的群众们砸的可就不是日货,而是日企了。而日企的破坏会使得三国之间一些商品或劳务无法按时按量供给,若是大批量日企因此被迫停产,只怕会引起需求国及在日企工作人数较多的国家一定规模的社会动荡。
同样地,日韩之间关于竹岛(韩国称“独岛”)的纠纷由来已久,仍有持续下去的趋势。2014年4月24日,日本超党派举行集会反对韩国“占据”竹岛,并要求韩国返还竹岛。韩国国民自然不会听之任之。很难想象若是自贸区有一定规模后,韩国国民再来之前那样来一次全民抵制日货,造成日货供大于求的局面,只怕那时会有大量的日企倒闭,影响的不仅是日本人的社会安定,还有可能影响第三方中国需求者。
而日方关于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也着实欠妥。今年4月,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当中方敦促日方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态度,停止挑衅行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时,日方的态度则是“二战后的欧洲和亚洲面对的历史情况完全不同”,拒绝效仿德国向邻国道歉。(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国之间的政治、领土纠纷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解决的。
正是由于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的领土主权引发的政治不信任的存在,使得中日韩三方在谈判都有顾虑,做不到坦诚相见,也就无法就一些实质性问题——某些涉及民生的行业是不是要放开,程度要多大;某些行业完全放开后,若是供应国出于某种原因或目的忽然停止供应,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国内是不是会产生不安定因素等——进行深入探讨,只能一拖再拖。这许许多多的不信任若是无法打破,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将一直隔着纱,难以坦诚相对。
(二)日本心有旁骛,欲主导自贸区发展
在这几次谈判中,日方一直以美方拉拢其加入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TPPA)为筹码与中韩进行博弈,也是拖延谈判进程的一大因素。而日方在谈判中迟迟不肯做出让步,也不会是因为获利太少,相反,作为自贸区最大的获利者,日方想要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有中日韩自贸区的主导权。考虑到日本在2006年公布的《全球经济战略》报告中提出了构建以日本为核心的东亚经济整合体系的目标,而且日方《读卖新闻》评论中已说明日本在与中国和东盟的自由贸易达成协议的好处要远远大于TPP:日本GDP将因与中国在内的东盟+6框架内实现自由贸易,增加1.1%,而因TPP框架内的自由贸易增加的GDP仅有0.54%。[1]在这种情况下日方还要以此为筹码进行博弈的原因无非是想要得到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从而实现日本在亚洲地区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方面上的战略优势,为以后的发展找好垫脚石。日方的这种博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谈判进程是不争的事实。
(三)三国敏感问题的处理
三国的敏感行业是指像日本的农业,钢铁和能源等,韩国的农业;能源、服装和纺织等工业,中国的精密仪器、汽车、石化、钢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以及金融、电信、零售等服务业的行业。当中日韩三国之间展开相关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时,这些之前被各国保护的行业是否能承受来自国外同行业的冲击,承受程度如何都将是各国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而由于三国产业结构不同,需求结构也不尽相同,想要在这方面达到一致意见只怕还是需要一段时间。
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例,以价廉省油性能比高著称的日本车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将会给相比之下性价比低的中国国产汽车带来极大的冲击,只怕会有不少国产汽车企业不得不宣布破产或是被兼并。市场上是否能及时容纳因此失去工作的劳动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再以日韩共同的敏感行业——农业为例: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想要进入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十分困难,因为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很高的贸易壁垒(包括越来越多样化的非关税壁垒,比如日本2006年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高额贸易补贴以及高额关税的阻碍。因而涉及到多边农产品贸易的谈判一直处于僵持状态,这次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不例外。
总之,关于三国产业结构不同而引起的一些敏感问题的处理将是谈判中最实质性的问题,也是最需要时间磨合的因素,而怎样以最小的代价使中国这些受贸易保护的敏感产业适应从进口替代战略到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将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外部力量因素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4年4月23日晚抵达东京,开始为期一周的对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4国的访问。声称是要弥补2013年年底因“政府关门”而取消的亚洲之行,可实际上,这四个国家均与中国有领土纷争。同时,美国宣称将钓鱼岛列入美日安保范围。
其实,以美国为首的非成员国早已对中日韩自贸区虎视眈眈。由于中日韩成员国之间可以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的自由化,对非成员国商品及劳务的输出输入造成不利影响,相当于变相地对非成员国设立了贸易壁垒。一直在亚太地区享有重大战略利益的美国怎么可能放任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如此有潜力地崛起?所以,美方先是试图用经济性力量解决,比如拉拢日本加入TPPA(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促成美韩FTA。当日本发现中日韩自贸区对日本经济的好处要远大于TPP,对自贸区建立积极起来之后,美国开始动用政治性力量——宣称将钓鱼岛列入美日安保范围。对于日方来言,钓鱼岛的诱惑似乎要比自贸区带来的利益大很多,更何况现在的日本奉行“政治与经济分开”的原则。于是在奥巴马访日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先后访问德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比利时6国,意图在欧洲寻找与中国岛屿纷争的同情者。
显然,美国的政治性力量对于自贸区谈判的进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怎么说,美国是许多东亚国家重要出口市场,所以若是美方执意想要破坏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只怕自贸区的谈判之路将遍布荆棘。
三、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前景展望
(一)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中日韩三国中,日韩为发达国家,主要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有优势,而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主要优势是资源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日韩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中国需要日韩先进的技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自贸区的建立可以使得各国发挥比较优势,节省成本,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大各自利益。同时,自贸区的建立也为中国从进口替代转型至出口导向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中国可以借着这次自贸区的机会[DyLW.NeT专业提供代写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来寻求使战略转型最小成本的最优解。所以虽说有些敏感行业一时半会儿无法承受来自外部的巨大冲击,可总体来说,自贸区的建立还是会带来极大好处,因而由于产业结构不同带来的阻力终将得到解决,只是需要时间长短而已。
(二)贸易差额
长久以来,中国对日本、韩国都是贸易逆差,可以说,与中国的贸易顺差是日韩两国弥补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于此同时,韩国对日本是贸易逆差。这意味着若是自贸区建成,虽说三国都会受益,可日本将是最大受益国。根据相关可行性分析,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会带动中国GDP增长1.1%~2.9%,日本增长0.1%~0.5%,韩国增长2.5%~3.1%。并且,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将大大拓展相互贸易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三国经济向内生化和多元化转型,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2]
鉴于自贸区的建立对三国均利大于弊,因而虽说谈判道路坎坷,却抵不住前途一片光明。只要各国针对阻碍谈判进程的因素寻求相应对策,找到相关问题的最优解,彼此适时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会就开放行业、开放程度等实质性问题达成一致,自贸区的建立也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向东辉.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劣势分析[J].中国商贸,2013,18.
[2]唐奇芳.中日韩自贸区:开局良好,任重道远[N].中国经济导报,2012-02-02.
作者简介:孙钰斐(1993-),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