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发展根本目标的转变,工业化产业变革引发的生态问题,使得经济发展形势与环境治理的矛盾逐步加深,平衡生态效益与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成为各国建设生态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此基础之上,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模式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改革进程,引领绿色经济发展浪潮,成为政府与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实践方向。
关键词:协同发展;管理细节;生态效益;
Abstract:Thetransformationofthefundamentalobjectivesofsocialdevelopmentandtheecologicalproblemscausedbythereformofindustrializedindustrieshavegraduallydeepenedthecontradictionbetweenthesitu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andenvironmentalgovernance.Balanc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ecologicalbenefitsandproductionbenefitshasbecomeanimportantissueintheconstructionofecologicalsocietyinvariouscountries.Onthisbasis,takingthelow-carboneconomyasthedevelopmentconcept,itisintendedtovigorouslypromotethereformprocessofcleanerproductionmodelinovercapacityindustriesandleadthegreeneconomytobecomeanimportantpracticaldirectionforthegovernmentandenterprisestoachieve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collaborativedevelopment;managementdetails;ecologicalbenefits;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在政府文件中最早出现,是在03年英国能源发展的白皮书中,作为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受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制约,使得英国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将能源的可持续开发放在了实践发展的首要位置。通过协调不同组织之间的合作,应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威胁,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国实行绿色发展的首要目标。
1、低碳经济在实践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实施目标
(1)低碳经济在现实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普及,转变能源粗放利用的模式,在提升生态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将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已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首要任务。对国家来说,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资源开发形式开展经济建设工程,不仅会使得气候变化形式越发严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存环境质量。现阶段,我国以清洁生产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通过生态发展可持续性建设,为能源的高效、科学利用与环境污染的协调治理奠定了基础。(2)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是指在可持续社会发展形式的影响下,利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制度创新、新型能源开发等活动,在大程度的降低高消耗、高污染能源产品的使用,减轻温室气体、有害物质的排放,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国内与国外经济学者与专家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和践行模式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对低碳经济的实行目标有着统一的解释,即在均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活动,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室气体的总量,抑制全球变暖的步伐,从而实现生态的持续性发展,推行清洁生产这一目的。
2、将清洁生产作为低碳经济实行重点的现实作用
(1)更好地落实低碳经济的目标。清洁生产主要通过加强生产环节能源控制与污染治理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符合低碳经济的生产理念。早在清洁生产模式发展之初,国内相关学者将其创造性的定义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不仅与低碳经济的生产理念相契合,对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资金成本投入相对降低的情况下,以清洁生产为目标的产业管理,可以在短期内降低5%-10%的原材料消耗,污染物降低10%-50%的排放。在生态经济不断建设、发展的今天,节能减排仍旧是发展的硬性指标与约束前提,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影响下,更应该注重环境持续性发展。作为现阶段降低污染物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与后期污染治理相比,清洁生产更注重预防管理,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发展目标。(2)是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实现途径。清洁生产属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践行路径,以某市为例,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发展期间,该市将工作重点放在化工、钢铁、印染等重工业、化工产业上,组织超过千余家产业以清洁生产为中心,进行产业改革,对相关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多环节的审核,通过政策的强制执行,煤炭节能超过七千万吨,新鲜水缩减了两千万吨,化学需氧量减排量超过两千万吨,氨氮减排一百多万吨,二氧化硫九千万吨等,清洁生产模式的推行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该市贯彻低碳经济理念的同时,向污染严重、能耗大的相关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清洁管理技术,设立了环境管理系统,通过能源的高效配置,突出了循环能耗的生产优势,为企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利用政策扶持、引导,树立生态经济建设的理念,通过融资、鼓励投资、政策倾斜等措施,对通过清洁生产管理审核的企业发放资金补助,优先安排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的项目示范,发挥示范作用,鼓励企业主动进行设备升级,为低碳经济的践行提供良好的条件。(3)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清洁生产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模式,兼顾了产业的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与低碳经济节能减耗的追求一致。清洁生产实行的是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审核结果的全方位控制形式,最大限度的在生产过程中消除不必要的损害,在提升生产成本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污染范围,减轻能耗。这种集约型的产业管理模式,不仅在广义上统一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也是拓展低碳经济普及范围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在供给侧结构性创新发展的形势下,清洁生产为产能过剩产业优化管理结构、实行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新方向。通过产品生产环节的创新管理,提升了供给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帮助企业缓解产能过剩带来的发展危机。
3、以清洁生产为核心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面临的问题
(1)企业主体的积极性不强,技术指导水平相对较弱。从企业主体的角度出发,以清洁生产为改革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主观性不强。这种低碳观念的薄弱体现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就是将短时间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对生产效益不明显且审核工作繁重的清洁生产管理不规范,在节能目标的落实方面并不严谨,往往出现事倍功半的管理效果;其次,缺乏高新清洁生产技术的指导。现阶段,针对企业生产能耗、污染问题,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清洁生产指标与评价标准,但在技术指导方面仍旧缺乏实践指导经验。与此同时,清洁生产管理审核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使得技术方案的实行良莠不齐,缺乏相应技术支撑的生产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2)管理机制的实践性不强。管理机制在清洁生产环节的实践性不强主要表现为:清洁生产涉及的管理部门无法有效的完成协调工作。清洁生产模式涵盖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需要不同的管理组织进行协调工作。但现阶段,清洁生产工作的强制性和主动性的范畴不明确,经常出现刚完成主动清洁生产的任务,下一阶段又必须进行强制工作的情况,使得部门之间的工作责任重叠,出现管理成本浪费问题;此外,面向清洁生产的激励制度不完善。由于产业结构改革的资金投入问题,很难支撑生产成本过高、管理高费的激励制度,无法调动企业的主动性。(3)清洁生产的成效量化困难。清洁生产为企业运营带来的效益很难进行量化,由于管理的长效性,短期内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使得低碳经济在降低能耗、提升资源配置方面的潜力无法完全发挥出来。现阶段,部分企业实行的低费清洁生产计划,将重点放在管理上,无法实行量化考核,方案效果很难达到预期。与此同时,偏重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忽视了服务业、农业产业的生产改革,使得清洁生产的管理结构不均衡,第一、第三与新兴产业的能耗过大,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
4、低碳经济指导下清洁生产的发展路径
(1)借鉴国外的先进实践经验,增强国内清洁生产的整体质量。西方国家在清洁生产的实践管理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通过吸取优秀的管理技术,借鉴实践问题处理经验,可以有效提升清洁生产的管理质量:第一,落实政策补助。以美国为例,按照清洁生产的管理技术等级不同,发放相应的补助。法国在政策补助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果,通过专设的清洁生产指导部门,对设备更新、运输费用等提供资金补贴,推进了无废工艺的技术应用范围;其次,通过法律规范,强制实行生产改革。德国与日本两国都是通过立法强制实行清洁循环的典型国家。其中,德国将经济增长的指标设定为生产领域生态化程度。而日本由于国内资源匮乏,利用法律规范生产的清洁化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能源循环利用的效率。(2)从管理细节出发,完善清洁生产的质量审核系统。一方面,突出生产管理重点。着重加强涉重金属污染企业、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同时横向联合环境管理中心对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的重点单位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并逐步将审核重点扩展到自行监测和监督监测超标严重的企业;另一方面,强化考评。细化年度绩效指标,增加投资回报率、减排率和节能降耗率三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相对值,更直观地展示清洁生产效果。同时探索将三项“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相对值纳入《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中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研究设定每项指标的达标率,让清洁生产不仅完成量达标,更有质的提升。(3)深化部门联动合作,加强国际范围的技术交流。应该加强部门间横向联系,强化与发改委、经信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共同发展,尽量避免强制性与自愿性清洁生产工作的交叉,鼓励农业、服务业全面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逐步将其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与此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主动向清洁生产立法早、发展快、效果好的国家取经,开阔技术创新思路,提高管理创新层次。除此之外,还应全面落实清洁生产相关政策,强化政策践行力度。配套完善扶持促进政策,制定因地制宜的清洁生产激励机制,以技术改造补贴和技术创新奖励等方式推动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探索实施行业领跑者计划,持续推广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巩固各项对于示范项目的优先政策,探索实施行业领跑者计划并建立机制,推动企业争做各行业的节能低碳新标杆。
以低碳经济改革、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已经成为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进行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为促进循环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在引导、帮助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政策倾斜、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合理激励等手段,协助企业进行创新改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结构调整,在优化国内产业发展形式的同时,实现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珉.我国工业清洁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低碳世界,2017(1).
[2]陈谷平.低碳经济背景下云浮石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08).
[3]邱娟,刘李婷,朱殿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企业节能减排驱动力研究——以淮安市工业企业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09).
[4]李曌颖.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初探[J].中国经贸,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