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行使的极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过程及其结果,向有关部门或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科学决策和控制。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行使的极为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正确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过程及其结果,向有关部门或方面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便于进行科学决策和控制。然而,古今中外,复杂的会计环境和社会性影响因素,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个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现象。目前,在我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逐步暴露,以至在宏观和微观管理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这一问题的客观存在,既是确立会计改革目标的重要影响因素,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论述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许多地方内容模糊,概念界定不严密,从而给一些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集体、甚至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
1、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主要是指作为会计信息载体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失真。会计凭证失真的主要问题出在原始凭证上,比如原始凭证不按规定的要求填写,而以会计事项为基础,通过夸大和缩小的方式以达到隐匿事实真相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伪造账簿、虚设会计科目,故意违反制度要求,采取不正当的计量方法,以及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等。
2、成本费用失真。主要是指采用不正当手段,增加或减少应计列之费用,人为制造成本膨胀或压缩,最终改变盈亏结局。一些企业为了完成年初的考核指标,采取人为缩小成本,不按规定提取折旧等方法,隐瞒实际亏损数;而另外一些较好的企业,为了偷漏国家税款,有意增大成本,隐瞒实际利润;此外,许多合资企业不设置成本计算账户,其产品成本采用期末盘点实物倒挤的方法来确定均是造成成本失真的原因。
3、资产计价失真。主要是指企业资产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占有数,主要原因一是目前我国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混乱,补偿不足,大量资产流失或被吞噬,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现象。二是由于在资产计价过程中,某些环节存在一些主观假定的标准和方法,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三是由于过于讲放权及自主,造成企业行为的“自由化”。如有的企业拒不接受国家监督,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大量流失。
4、往来账款失真。主要是指企业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相互拖欠,长期不清。例如:许多已确认收不回来的债权或付不出去的债务处于长期挂账、悬而不决状态,但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5、经营成果失真。主要是指企业弄虚作假,钻政策和制度的空子,虚列收入,乱挤成本,乱列费用,虚盈实亏和少报亏损,或者名为亏损,实为盈利。主要表现在盈利企业乱列乱支,私设“小金库”,非法获取巨额收益,经营情况较差的企业隐瞒收入,以达到多留多分的目的。
二、企业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从企业内部管理来讲,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准确有效地进行自我总结和分析,扬长避短,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从而可能导致微观决策的失误或贻误商机。
宏观上看,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模糊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误导了对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客观、真实的分析和判断,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决策得不到真实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国家出台的各项经济方针政策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各种经济杠杆失灵。
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的国家税收流失,还由于给金融部门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和信息,掩盖了企业的不良资产,使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资金游离于正常的金融监管之外,加大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会计信息失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首先是加剧分配不公的问题,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从目前曝光的一些经济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少经济案件和腐败行为往往是利用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之机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逃避或绕过国家职能部门的监督,一步一步迈向罪恶的深渊。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形成的原因
1、宏观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自1993年以来,会计改革形势进一步发展,先后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30多项法规制度。但由于这些法规制度的修订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难免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了会计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快速转轨,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社会法制意识淡薄,多元化格局不合理的利益诱惑,导致局部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不规范的问题。
2、微观因素。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为了某些非法利益,而损害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利益,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一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由于新旧法制的接轨磨合中形成的一些漏洞,给某些单位和个人可乘之机。二是长期以来,因为“会计工作是为政治服务的”这个认识误区,致使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处于附庸地位,会计人员凭领导意图办事,受有关部门和个人意识支配,出现虚报、瞒报及受行政干预过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三是单位领导不坚持原则,以改革为名,置许多有效的财务制度、财经法规于不顾,凭手中掌握的相当数量的资源及产销要素大搞权钱交易,侵占国家财产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四是一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私心严重,采用假账等手段贪污公款,最后走向犯罪道路也是促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总之,当前会计工作中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与执法力度弱化并存。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危害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也影响国民收入的计算和分配,还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风气,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和速度。因此,整顿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势在必行。
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体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首先要建立一种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地组织会计核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其一要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其二应建立会计信息的规范体系,如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应包含的会计信息,并进一步规范其格式,从会计的角度相对独立地进行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揭示会计政策的选择或变更,以及环境变化或重大理财方针的制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带来的影响;其三应强化企业约束机制,对某些法人及法人代表以企业自主经营权为由将法人高置于法制之上,在法律之外自行支配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和纠正。
2、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一是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入手,促使企业建章立制,使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增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二是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但同时从法律的角度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签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犯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制裁,对有关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三是财政、税务、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政法规的严肃性,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要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3、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工作。
当前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会计法规,强化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狠抓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规范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同时积极推行会计委派制度,加强会计法规的宣传学习活动。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工作中,目前一些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国务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派驻稽查特派员制度的实施,针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及会计工作中暴漏出的诸多弊端和矛盾,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尝试,如在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负责人下管一级;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行委派财务总监制度等,对中小企业的会计负责人实行统管统派制度等。实践结果证明,这些措施为会计人员依法履行会计职责和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了保障,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奠定了基础。
五、推广会计电算化,提高核算和监督水平。
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现在的应用水平仍停留在代替手工作业的水平。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及时性、一贯性和可比性,发挥其巨大功能辅助会计工作,不失为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严密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体系离不开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应该用现代化的手段来改革会计工具,这有利于排除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人为干扰,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使会计核算和财务运用能高效进行。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电算化推广工作,为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可靠创造良好的环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