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班延误是当前国际民航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也是顾客对航空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航班延误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减少航班延误的对策,从而为完善航班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班延误流量控制航空管制
一、前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航空服务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何提高航空服务质量已经成为诸多航空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航班准点率作为航空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当前实际来看,航班误点已经成为航空服务中的“家常便饭”。据民航总局公布的数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我国航班平均正常率只有76.89%,相对往年数据,今年的航班误点率提高了很多,这导致很多顾客怨声载道,如何有效的降低航班延误已经成为航空服务亟需改进的一大问题。
二、航班延误原因分析
从当前实际来看,导致航班延误的原因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为航空公司自身因素,包含机务维护不周到、航班调配不合理等;另外一类为非航空公司因素,包含天气因素、空中管制、机械故障以及旅客自身因素等,下面将其中重要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1.空域结构划分不合理
空域流量的大小受到空域结构的影响,当空域结构呈现不合理状态时,其流量大小直接受到限制。我国空域结构不合理状态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使得空域流量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当前大多数机场都还在使用“空域走廊”,进出机场的航线只能沿着走廊划设,一般的走廊宽度都在10千米左右,有的甚至更窄,这使得航班调配余地十分狭小,一旦出现恶劣的天气,航班需要绕飞,根本没法机动的去调配;另外,由于当前空域的使用管理权归属空军,而民航航路集中于狭小的批准范围内,使得空域使用自由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甚至有些时候,民航飞行还要受到军用活动的干扰。
2.管制设备和方式相对落后
当前航空服务业流量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障碍就是管制方式十分落后。当前各个地方在管制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受到技术投入水平、提供飞行动态监视信号的可靠性和备份手段差异的影响,使得管制方式参差不齐。当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流量较大的机场空域已经相继实施了雷达监控管制,但是中西部等大多数地区还是实施程序管制。管制方式对空域流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程序管制方式效率较低,而雷达监控管制则能够将空域容量有效的提升好几倍。如果一个空域有数条航路,两种管制方式的差距将更加悬殊。另外,管制方式的不同,也导致了间隔标准有较大的差异,这使得管制单位之间的协调变得更加困难。
3.其他因素分析
航班延误不仅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天气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在天气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十分显著,雷电、湍流等气象状况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航班的正常飞行。为了保障飞行安全,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势必会采取改变高度层或者绕飞等手段来避开不利天气可能带来的损害。在天气极度恶劣的状况下,航班甚至不能按时起飞降落,返航、迫降等现象也经常发生。这都会使得空中交通管制的流量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人为因素方面,航班飞行受到管制员技术能力的影响。管制员专业技能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空中可能通过流量的大小,如在一个管制扇区内,若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航空器,当管制员专业技能相对较高时,他就能熟练的进行指挥;而当管制员的专业技能没法符合这样的飞行条件时,只能在实施流量控制后才能进行指挥。由此可见,管制员的专业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空域流量。
三、提高航班正点率的对策
1.加强空域流量控制
空域流量虽然对航空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可控因素,但是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还是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梳理,并减少此类因素导致的航班延误。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主要是通过长、中、短期等措施来开展。中长期控制的目的是实现空中交通流量基本不超过控制点的容量。空中交通流量控制的长期调配措施是在制定航班班期时刻表及飞行前对非定期航班的飞行时刻进行严格的限制和调整;中期调配是在航空器起飞前24小时采用临时调整起飞时间的方式,让飞机之间的飞行间隔符合管制规定。短期调配是指当出现流量控制时,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使得飞机飞行航线和高度得到及时的调整,从而保证飞机之间的飞行高度以及各种指标符合规定标准,保证飞机安全有秩序的运行。
2.加强航班需求管理
加强航班需求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要树立通过需求管理减少航班延误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建立需求管理减少航班延误的机制。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航班延误的严重性,也采取了诸多新建跑道、扩容机场等措施来提升系统容量。但是系统容量的提升不少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付出,而当前的组织形式也较难解决这类问题。为此,有必要从需求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处理,通过市场化管理手段,促进航空服务公司改善服务规范,从而降低航班延误。为此,有必要建立以需求为重心的处置机制,并以航班延误量为出发点来又针对性的扩容机场容量。
我国当前关于航班延误治理还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法规,当前已有的一些法律条文也只是对航班延误后进行后期处置,而提前预防性的法律法规则没有。为此,有必要从立法角度明确需求管理相关条文,并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从而探索有效需求管理方案。
3.完善航班延误治理机制
上述手段都是从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方式来缓解航班延误状况,但是通过事后控制的角度对航班延误进行规范也是重要的手段。完善航班延误治理机制就是要从航班延误后,通过对相关责任方进行治理的方式来提高责任方的管理水平。为此,航班延误治理机制的完善将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会促进民航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航班延误赔偿不仅广大乘客避之不及,同时也是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说不出的痛。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角度讲还是从企业形象上看,航班延误对航空公司来讲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笔者认为,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应该加强管理,以实现航班延误的治理。使得广大乘客和航空公司都不要有不该有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薇:改善航班延误的对策与思考[J].空运商务,2007(2)
[2]刘光才刘雷:美国减少航班延误的有效途径及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
[3]张哲:关于航班延误的起因与对策[J].空运商务,2006(8)